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三磷酸腺苷对小鼠肌源性干细胞的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5:40
【摘要】: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是为细胞新成代谢提供能量的直接物质。近二十年来,一些研究发现,ATP还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和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有神经递质的作用,而且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延缓失神经肌肉的萎缩,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与多种细胞的凋亡也有密切的关系。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 MDSC)是从骨骼肌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类新型干细胞,表达造血干细胞的表型Sca-1和CD34,能向多种组织分化,自我更新能力强,在细胞治疗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其表现明显优于肌卫星细胞。本科室在前期工作中已经证实了局部注射ATP能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但其机理还未深入研究。本实验就此方面进行探讨。 1.新生小鼠肌源性干细胞培养与鉴定:我们采用双酶(胶原酶XI和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分离小鼠骨骼肌组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成功地获得原代肌源性干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Sca-1~+/CD34~+细胞,然后在高血清条件下进行传代增殖,了解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在低血清条件下自主向成肌方向分化,形成肌管。从而证实小鼠骨骼肌组织中存在肌源性干细胞,它们能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能够增殖、分化、融合,形成新的肌纤维,修复骨骼肌的损伤。 2.ATP对体外培养的肌源性干细胞的作用及机理:通过第一部分中细胞分离纯化方法获得肌源性干细胞,传代以便获得数量足够的细胞,然后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ATP,通过MTT法,流式细胞学方法和RT-PCR检测ATP对肌源性干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ATP作用后第3天细胞增殖明显加快;S期的细胞比例(S%)及增殖指数PrI值[(S+G2M)%]增高,G1%降低,细胞周期及G1和S亚周期的时间缩短。RT-PCR检测到肌源性干细胞表达ATPR(P2Y1),且ATP能够刺激P2Y1受体表达。因此,提出ATP在高血清条件下能促进肌源性干细胞增殖,它可能是通过P2Y1受体起作用。 3.ATP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研究:利用TNF-α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凋亡,观察AT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检测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结果显示,在TNF-α作用下,肌源性干细胞凋亡增加,ATP明显降低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减少Caspase-3~+和Caspase-8~+细胞百分率。因此,提出ATP抑制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从而防止肌源性干细胞凋亡。 4.ATP对在体骨骼肌MDSC的作用研究:按常规方法造成小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腓肠肌局部注射ATP,于术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肌源性干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在正常组和失神经组,局部注射ATP后,肌源性干细胞数量增加,肌肉组织中Sca-1的表达增高,Sca-1~+细胞的百分比也升高,术后1周时达到最高,并一直持续到术后2周以后。因此,提出ATP能促进失神经肌肉肌源性干细胞增殖,从而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 综上所述,我们利用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和神经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和技术发现ATP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机理之一是通过激活P2Y_1受体,加强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缩短细胞周期,促进肌源性干细胞增殖,而且还能减少骨骼肌失神经后细胞的凋亡。
【图文】:

原代培养


aMDSC原代培养24h

原代培养


bMDSC原代培养7d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思曾,林永X,吕新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TNF-α伤害的鼠骨骼肌C_2细胞蛋白代谢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唐休发,刘宝林,顾晓明,孙庆妹;骨骼肌失神经后退变与再生的形态学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3 毕洪森,陈东明,李健宁,赵霞,李生;体内外不同环境下成纤维细胞丝裂素原激活蛋白激酶的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6期

4 鲁红,吴织芬,田宇,马志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年04期

5 胡韶楠,顾玉东,徐建光,施达仁,陆洪珍;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后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年04期

6 王栓科,洪光祥,王同光,张致英,扬团民;细胞外ATP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实验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年01期

7 陈思曾,林永X,吕新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荷肿瘤坏死因子-α的鼠骨骼肌C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10期

8 徐建广,顾玉东,李继峰,章伟;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及其运动终板退变观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年03期

9 田涛,吴朝晖,金惠铭;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流式细胞仪PI法和PI、Annexin V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比较[J];中国微循环;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2584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84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8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