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病毒感染组织标本保存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2020-04-29 18:16
【摘要】:目的:探讨固定剂、固定时间及温度对RNA病毒感染组织总RNA的完整性、得率及病毒RNA扩增的影响。以及固定剂和固定时间对石蜡包埋组织中RNA降解和标本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取汉坦病毒76—118株接种乳鼠的感染组织,以沉淀脱水类固定剂100%甲醇、75%乙醇、100%丙酮以及醛类固定剂4%的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4%PFA)、10%福尔马林共五种固定剂,分别在4℃和室温下固定病毒感染组织6h、12h、24h和48h后,对固定后标本进行如下检测或处理:1、从固定6h~48h后的标本中直接提取组织总R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完整性;以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度计算组织总RNA得率;用巢式RT—PCR扩增病毒RNA序列,电泳检测PCR产物并行灰度扫描。对RNA得率及PCR产物电泳所测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2、将固定后的病毒感染组织标本进行石蜡包埋长期保存。对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后HE染色,镜下观察各种固定剂对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从长期保存的各种方式固定后石蜡包埋组织中以RT—PCR扩增出不同片段长度的病毒RNA及β-actin RNA序列,以获得产物最大长度或对长片段扩增的可重复性及假阴性的多少,来反映各种固定方式对病毒RNA和细胞总RNA降解的影响。 结果: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经10%福尔马林和4%PFA固定的石蜡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清晰。其他三种沉淀脱水类固定剂固定后组织有不同程度收缩,但不影响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其中甲醇固定的收缩程度最小。 2、固定标本直接提取RNA结果,(1)RNA完整性:与立即冰冻或新鲜组织比较,100%甲醇固定24h,RNA完整性损伤不明显;75%乙醇、100%丙酮固定12h后RNA开始出现损伤带,24h出现明显的损伤;而10%福尔马林、4%PFA固定6h就开始出现明显的损伤,固定24 h几乎很难看清RNA条带。(2)RNA得率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固定剂、固定时间、固定温度下固定的组织中所提RNA的得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沉淀类固定剂固定后组织RNA得率明显高于醛类固定剂(P<0.01); 三种沉淀类固定剂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伊0.01);4%PFA高于10%福尔马林 (P0 .01)。固定剂、固定时间和固定温度之间有显著性交互作用(P0 .01),4℃甲醇固 定6h的RNA得率最高,10%福尔马林在室温下固定48h得率最低。(3)固定后标 本巢式RT一PCR,除10%的福尔马林固定48h后扩增结果不稳定外,,其余各固定方式 均能扩增出特异性带。对电泳结果进行灰度扫描时,甲醇、乙醇和丙酮固定的标本中 扩增的产物电泳条带更亮,灰度值更高伊0 .01)。 3、从固定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RNA进行RT一PCR扩增时,扩增的效果受固 定剂类型、固定时间及固定过程的温度的影响,同时也受扩增的基因片段长度的影响。 在可达到固定作用的前提下,同一固定剂固定时间越短,RT一PCR扩增结果越稳定。 采用相同的固定时间,从甲醇、乙醇及丙酮等沉淀类固定剂固定石蜡包埋的病毒组织 中扩增出病毒RNA的阳性结果比醛类剂高,重复性好。尤其在在进行长片段扩增时, 假阴性现象比醛类固定剂固定的标本少。各种沉淀固定剂之间无明显区别。 结论:1、固定剂类型、固定温度及固定持续时间的不同对病毒感染组织标本的保 存产生明显的影响。2、甲醇、75%乙醇及丙酮三种沉淀脱水类固定剂固定感染组织 后虽产生一定的收缩效应,但不影响镜下形态学的观察。对核酸完整性的保存明显优 于醛类固定剂。与醛类固定剂相比,沉淀类的三种固定剂可保存分子量相对高的RNA。 3、RT一PCR从甲醇、丙酮及70%乙醇固定后保存的石蜡包埋组织中扩增效果明显优于 甲醛类固定标本。4、在临床或流行病现场采样时,可选用沉淀类固定剂,尤其推荐 用甲醇,以替换醛类固定剂。对病毒感染组织固定时间不宜偏长,固定过程的温度宜 选用4℃。5、在对存档的石蜡包埋组织作回顾性研究,解释其PCR阴性结果时, 必需考虑组织标本固定对RNA分子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361
本文编号:2644863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3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帕提曼,曹俊,陈万涛,张志愿;口腔鳞状细胞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J];上海口腔医学;2000年04期
2 赵春芳,韩新军,陈朝伦;HPV感染在新疆食管癌发生中的病理生物学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郑文红,张乐,程绪鹏;分子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12期
4 史恩祥,沈喜,杨凤莲,李春光,姜静;输卵管妊娠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及B19小病毒感染的关系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年05期
5 郎振为,阎惠平,李俊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心肌组织中 HBV DNA[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2644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448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