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痛觉的产生起始于外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伤害感受器而产生的疼痛信号。谷氨酸已被证明是介导脊髓背角中伤害性信号传递的重要递质,并有资料表明谷氨酸通过激活其离子型受体(iGluRs)而在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过程中发挥作用。新近的免疫电镜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形态学研究显示,在初级传入纤维末梢,亦即伤害性感受器的外周端亦有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的表达,它们属于第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包括mGluR_1和mGluR_5。本研究采用行为学和功能形态学的方法(Formalin引起的Fos表达),试图从功能上证实分布在初级传入神经元外周轴突上的mGluRs参与伤害感受器的激活,在外周痛信号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在Wistar大鼠(100-120g)进行。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实验大鼠同时观察两个痛反应指标,即福尔马林脚掌注射引起的行为学改变以及福尔马林脚掌注射引起的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实验动物分成三组,两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n=5)。实验组动物 山西医科大学 的一侧后脚掌分别注入 20仍级硕士学位论文 mG 1 uR、、mGluR、的拮抗剂 CPCCOEt(1 OOn二01)/M尸Ep(50nmol),对照组则在一侧脚掌注入缓冲液 HPEPS(两种拮抗剂均用HPEPS溶解)。无论对照组还是实验组,都在注入 药物(或缓冲液)之后巧分钟,在同一部位注入F二malin(5%,SOul), 并立即进行行为学观察,计算动物舔咬注射侧后脚掌的累计时间,以此 作为福尔马林注射引起的痛行为反应。行为观察结束后亦即在福尔马林 注射后1小时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查腰部脊髓(L3一;)背角 中由脚掌注射福尔马林诱发的FoS样免疫阳性(FL工)神经元,观察其在 背角的分布并敞计数。第二部分实验则只做FoS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 而不进行行为学观察。实验大鼠的双侧脚掌均注入Formali。,在其中的 一侧脚掌则分别注入mGI。R,或mGI叭:的拮抗剂C尸CCOEt/MPE尸。以单纯注 射Formal in侧背角的Fos表达(FLI神经元)作为对照,对同一脊髓双 侧背角的FL工进行观察、记数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 结果显示,在第一部分实验的行为学观察中,对照组大鼠的行为痛 反应由两个时相组成:注射Formalin后随即出现持续约6一9分钟的痛反 应过程,称之为痛反应的第一时相:之后经历9一巧分钟的一个间歇期, 即此期内动物的痛反应暂时消失;大约从第巧分钟起痛反应又重复出现 并持续约20一40分钟,称之为行为痛反应的第二时相。在实验观察中看 到,脚掌注入CPCCOEt或MPEP可明显抑制痛行为反应的第二时相。数据 显示,,单纯注入HEPES的对照组,Formalin引起的第二项舔咬时间为 293.0土17.15,而在CPCCOEt组和MPEP组分别为223.2土29.45和224.0 山西医科大学2003级硕士学位论文 士21.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尸0.05)。两种拮抗剂对痛 行为反应的第一时相均无显著影响。在随后的免疫组化检测中发现, Formal in脚掌注射可引起同侧脊髓背角FoS的大量表达,而且主要分布 在背角浅层。脚掌注入CPCCOEt或MPEP可明显抑制背角的Fos表达,表 现为FoS样免疫反应(FLI)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LI细胞 的数量在对照组的脊髓背角为96.2士1 2.5个,CPCCOEt组和MPEP组则 分别为63.9士16.5个和66.5士16.8个,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均 呈现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在第二部分的实验观察中,一侧脚掌 注入CPCCOEt或Mp巨尸后,同侧脊髓背角的l了Ll细胞数量较对侧(脚掌单 纯注入厂ormalm的脊髓侧)背角明显减少。C尸CCOE:组注药侧背角的比工 细胞数为62.6士13.9个,而对侧背角的FL_L为89.2士11.吐个(pO,05、; M尸Ep组注药侧背角的FL工细胞为66.1士12.1个,对侧背角贝11鸽.6士15.6 个(p(0 .05)。 上述结果表明: l、大鼠后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可以同时引起大鼠的行为痛反应和脊髓 背角的Fos蛋白表达。 2、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行为痛反应包括两个时相。第I组代谢 型谷氨酸受体的拮抗剂CPCCOEt或MPE尸,可以明显减弱福尔马林注射引 起的痛行为反应的第二相,而对第一相行为反应无明显影响。 3、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可以引起脊髓背角浅层FoS蛋白的表达。第工 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拮抗剂CPCCOEt或MPEP,可以明显抑制脊髓背角 山西医科大学 的Fos蛋白表达。 2003级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 存在于初级传入纤维的第I组mGI。RS,包括mG luR、和mGI。R:,参与 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阻断第工组mGluRS的激活,可以减少伤害性 痛信号的产生。
【图文】:
如TTx抵抗的钠通道,使其开放增加‘’7·’8’。这些作用都可以增加感觉神经元的放电而导致痛觉过敏。综上所述,在外周伤害性感受末稍,第一组mGluRS(也包括iGluRs)可能通过图1所示的机制激活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宇,聂红,王航,张瑞新,祁金顺,乔健天;c-fos基因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鞘内注入减弱福尔马林引起的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及脊髓背角Fos蛋白和强啡肽 A表达的研究(英文)[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3年03期
2 ;Involvement of group Ⅲ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in the modulation of spinal nociceptive signal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9年06期
3 祁文秀,卢重让;MK-801降低鞘内注射强啡肽A(1-17)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痛反应的增强效应[J];生理学报;2003年01期
4 李杨;袁斌;唐敬师;;电刺激和损毁丘脑中央下核对大鼠福尔马林诱发伤害性行为的影响(英文)[J];生理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党永辉;腹外侧眶皮层参与抗伤害感受与情绪调节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立根;大鼠三叉神经领域伤害性刺激所致脑内FOS阳性神经元分布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3年
3 张宇;一、β淀粉样蛋白31-35片段对海马CA1神经元BK通道和[Ca2+]_i的影响:全细胞膜片钳和离子荧光成像技术观察 二、Humanin对Aβ31-35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BK电流及升高[Ca2+]_i作用的观察 三、I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参与脊髓痛信号传递作用的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4 赵欣;外周和脊髓第一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Formalin引起的长时程痛敏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观察及机制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刘春然;异氟烷在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朱东望;米诺环素对口颌面部炎性疼痛及p38MAPK通路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红艳;神经妥乐平和丙戊酸钠对大鼠面部疼痛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3年
2 杨小荣;第三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外周及脊髓痛信号产生及传递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650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5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