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技术安全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2:24
【摘要】:磁刺激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神经生理刺激技术,在神经生理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运动功能的评价方面具有广泛的前景。尽管临床应用未发现其有明显及严重的副作用,然而也有一些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提示其应用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为了对磁刺激安全性问题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正确评价,以指导其在临床中合理地应用,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特别是由于某些实验不宜在人体进行,动物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我们首次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大鼠用于TMS安全性研究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了磁刺激对大鼠行为及脑组织结构的影响。 大鼠用于TMS安全性研究的可行性研究中,,16只大鼠接受了头部磁刺激(MBS)及/或阳极电刺激(EBS)。发现S70及SC120两种MC均可诱发大鼠后肢肌肉产生CMAPs,其强度阈值分别为34.5%及44.5%,其中S70在50%的输出时即可诱发最大的CMAPs波形。当用S70以60%的输出(超强磁刺激)时,CMAPs潜伏期为6.53ms,而用超强ERS刺激时为5.1ms,二者之潜伏期差为1.35ms。深度麻醉使CMAPs波形减少甚至消失,头旁刺激不能诱使大鼠产生CMAPs,而腰区刺激则可诱导出潜伏期为2.6±0.3ms的CMAPs。上述结果提示,大鼠MBS时CMAPs来源于其对脑组织跨突触兴奋的作用,同时表明MBS足以对大鼠脑组织产生刺激电流,因此可以将大鼠用作磁刺激安全性的观察对象。实验还发现MC不同部位及不同的MC引起的CMAPs的能力不同,S70线圈强于SC120线圈,而靠进MC中心部位作用最大。建议在进行大鼠MBS的安全性检查时采用S70型线圈,并在比标准位置略靠MC中心处进行刺激为佳。
【图文】:
CMAPS记录时大鼠头部(A)与MC(B)的固定
Ml巧大鼠的光镜及电镜检查部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1995
【分类号】:R-332
本文编号:2689857
【图文】:
CMAPS记录时大鼠头部(A)与MC(B)的固定
Ml巧大鼠的光镜及电镜检查部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1995
【分类号】:R-33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洪丽;磁刺激穴位脑电特征信号提取及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耿跃华;磁刺激神门穴诱发脑电信号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硕;磁刺激头部的感应电场分析及其对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9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898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