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动脉内膜损伤后狭窄形成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6-05 20:38
【摘要】: 研究背景 冠心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可以明显减轻病变血管的狭窄状况,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已经成为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同等重要的第三种治疗方法。PTCA的成功率可达95%以上,但约有35%~50%的病人在术后半年内出现原发部位的再狭窄(restenosis,RS),严重影响了远期疗效。目前的研究表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发生表型的改变、迁移、增殖并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2.5×10~4的二聚体多肽,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功能。研究表明TGF-β可以调节成纤维细胞和损伤血管VSMC增生,增加细胞间质的合成和分泌,增加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的结合。本课题以TGF-β_1为对象,研究其在血管损伤后狭窄过程中对胶原积聚、VSMC增殖、整合素-粘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的作用,以期对血管再狭窄的机理和防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目的 1.在已建立的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动物模型上,观察损伤后内膜增殖灶中TGF-β_1的表达及与Ⅰ、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关系。观察TGF-β_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分泌胶原及MMPs活性的影响。以探讨TGF-β_1对细胞外基质积聚的作用。2.观察不同浓度的TGF-β_1刺激对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的增殖的影响。3.探讨TGF-β_1对整合素-FAK表达的作用。 研究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在已建立的腹主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动物模型上(新西兰大 白兔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组试验组,每组各3只,分别于腹一骼动 脉联合损伤术术后l周、2周、4周、3个月及4个月处死)应用分子及免 疫病理学的方法,用DIG标记的TGF一pl、I型胶原及MMP一9寡核普酸探 针、m型胶原杭体,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对TGF一p,、I、 m型胶原、MN[P一9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2.进行大鼠胸主动脉VSMC原代培养,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通过 抗鼠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myosin)染色实验来鉴定培养细胞的性质。取 4一6代平滑肌细胞进行TGF一p:刺激,浓度为1 ng/ml、sng/ml、long/ml, 作用时间为24小时,应用3H一脯氨酸(3H一Proline,3H一PRL)掺入法检测 VSMC分泌胶原的变化,并设立未加任何刺激的正常对照。同样刺激后, 裂解细胞并收集细胞上清,用明胶酶谱法分别测定MMPs活性的改变。 3.取第4一6代VsMC行TGF一pl刺激,浓度为ing/ml、sng/ml、long/ml 作用时间为6小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并分析细胞DNA含量,用PCNA 免疚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观察TGF一p;对vsMc生长、增殖的影响。 4.在兔腹主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动物模型上用原位杂交的方 法检测FAK mRNA的表达。同上经TGF一pl刺激6,J.时后,进行细胞免疫 组织化学实验,,检测整合素av、FAK蛋白的表达变化,从而探讨TGF一pl 与整合素一FAK蛋白表达的关系。 5.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结果以NYD一1 000型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 析。数据用5 PSS软件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在已建立的兔腹主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动物模型上,观察了 内膜损伤后4个月内狭窄处新生内膜中TGF一p,、I、In型胶原、MMP一9的 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内膜损伤后2周TGF一p,和I型胶原的表达开始增多, 并逐渐增加至术后4个月。TGF一p,表达阳性细胞分布在增殖内膜及靠近内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膜的中膜,I型胶原阳性颗粒在第2周前主要位于增生细胞的胞装中,2周 后主要位于间质。正常血管m型胶原mRNA的表达极低,损伤后1周迅 速增加,至4周达到峰值。MMP一9的表达在术后2一4周时达到高峰,至4 个月表达有所下降,中期主要分布在新生内膜及中膜近外膜处,晚期(3- 4个月)主要位于弹力板周围。 2.进行了SD大鼠胸主动脉VSMC的原代培养,并对培养细胞的来源 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证实为平滑肌细胞。通过’H一PRL掺入法检测经 不同浓度的TGF一p,刺激24小时后胶原的合成:小剂量TGF一p,刺激对 vMSc分泌胶原影响不大,但随TGF一p:浓度增加,分泌胶原的量明显增多, 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MMPS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高浓度的TGF一pl 对MMP一2及MMP一9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3.PCN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TGF一p,刺激6小时后, 小剂量(Ing/ml)的TGF一p;即可以使平滑肌细胞PcNA的表达略有下降, 且随着剂量的加大PCNA的阳性明显减弱,且阳性细胞只以弱阳性为主。 流式细胞结果显示,随TGF一p:浓度加大,处于G夕GI的细胞比例逐渐增多, 而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逐渐减少。 4.FAK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正常动脉在血管中膜有极少弱阳性表达, 在内膜损伤后7天表达开始增加,并持续增多至术后4个月。应用不同浓 度的TGF一pl刺激6,卜时后
【图文】:

血管中膜,蓝紫色,弹力,血管


J‘J.仗图1一1原位杂交阴性对照x400加汇吏图1一2正常血管:可见血管中膜有少量TGF一p;蓝紫色弱阳性颗粒,定位于细胞核,箭头所指为内弹力板。x40027

原位杂交,血管中膜,蓝紫色,弹力


原位杂交阴性对照x400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泽波;温娜;盖晓东;;Tumstatin基因抗肿瘤血管生成片段Tum-5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长春;温进坤;韩梅;;黄芪和当归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粘着斑激酶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杨长春;温进坤;韩梅;;黄芪和当归防治血管再狭窄与抑制粘着斑激酶表达及活化有关[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周湘兰;罗金芳;桂律;;粘着斑激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王华;常立文;李文斌;陈红兵;;粘着斑激酶在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和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王华;常立文;李文斌;陈红兵;;大鼠肺发育过程中粘着斑激酶表达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于红刚;于皆平;丁健;方向民;张险峰;刘竹军;罗和生;;胃泌素受体的过表达通过激活粘着斑激酶通路促进结肠癌的发展[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傅敏刚;平萍;范志宏;;粘着斑激酶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A];第4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吴赛珠;;睾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雄激素受体表达调控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方泓;;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哮喘支气管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智敏;韩梅;温进坤;;细胞外基质蛋白促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与β_3整合素和FAK表达之间的关系[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文静;本周 挑战世界第一瘤[N];重庆商报;2000年

2 伍红;别让中风毁了您的幸福[N];山西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杨珂;了解我们的体内“卫士”——免疫系统[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4 陈金伟;硝苯地平致阴茎勃起一例[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胥晓琦;我国青年人直肠癌发病率已超过西方国家[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肖闻石;防范中风的招数[N];民族医药报;2000年

7 易善永;心脏病老人慎补钙[N];健康报;2005年

8 李水银;蒲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郝继亭;前列地尔新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怡勇;大黄素可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N];医药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智敏;整合素β_3-FAK信号途径活化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关系及作用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2 季树英;粘着斑激酶对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的表达和活性调控[D];复旦大学;2003年

3 田佳;脉动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四川大学;2003年

4 张斌;粘着斑激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5 汝磊生;切割人bcl-2mRNA核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促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冉擘力;p27基因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p27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干预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7 尉建锋;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2.1增加粘着斑激酶磷酸化调控肿瘤细胞粘附和迁移[D];浙江大学;2006年

8 黄进宇;黄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程云会;血管平滑肌细胞SM22α的表达调节及其功能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10 董建勋;通脉宁防治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润洁;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动脉内膜损伤后狭窄形成中的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2 张宇曦;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及复发与PTEN和粘着斑激酶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3 卢素敏;百合花粉管类粘着斑激酶(FAK)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唐海林;超声诱导培养平滑肌细胞凋亡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5 杜望春;ox-LDL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及一氧化氮产量的影响和α-类脂酸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6 张力;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IL-6表达的影响及细胞内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麟;血管紧张素Ⅱ对高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化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扈彩霞;RGD依赖的整合素信号通路与HSCs粘附、迁移及粘着斑激酶活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9 马建强;转VEGF基因对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观察[D];昆明医学院;2004年

10 杨刚;I3C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98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98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9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