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与可视化手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0-08-26 01:47
【摘要】:手掌部筋膜间隙主要包括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是一潜在的非实质性结构,容易给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为了有助于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对其解剖境界和毗邻关系充分理解;鉴于一些文献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的描述不甚一致,本实验通过新鲜尸体解剖观察、薄层断面解剖观察和计算机三维重建等多种途径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边界和毗邻关系进行详细观察和研究。 数字化可视人体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三维显示人体器官结构的计算机模型,是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新领域。本课题取成人新鲜尸体手两只,对其进行了动脉灌注、CT及CR检查,通过包埋、铣切及照相等一系列操作,得到了一组成人手数据集,该数据集的断面间距为0.2mm,每个断面图像的大小为31.5M,共得到断面图像1500幅,其中冠状断面图像300幅,横断面图像1200幅,是已有人体数据集中手的信息量的20多倍。在对该数据集进行对位、裁切等一系列处理后,对手部的骨骼、指屈肌腱、外形以及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进行了计算机三维重建和可视化显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掌中间隙的解剖学境界及交通: 前界为中、环、小指的指屈肌腱及第2、3、4蚓状肌;后界为第3、4、5掌骨及骨间肌前面的骨间掌侧筋膜;外侧界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为界;内侧界是掌内侧肌间隔。另外还可观察到掌中间隙的远侧端被两个结缔组织隔分为3个小间隙,这3个小间隙分别容纳3、4、5指指屈肌腱及2、3、4蚓状肌。 该间隙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经2、3、4蚓状肌鞘通向2、3、4指蹼间隙,进而通向手背的皮下间隙及腱膜下间隙。 2. 鱼际间隙的解剖学境界及交通: 前界为示指的屈肌腱和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界为掌中隔;外侧界是包绕拇长屈肌腱的腱鞘及掌外侧肌间隔。 鱼际间隙的近侧是盲端;远侧经第1蚓状肌鞘达指蹼间隙,继而通向手背的皮下间隙和腱膜下间隙。 WP=9 3. 手掌部筋膜间隙的三维重建 在微型计算机上,利用切片级重建方法对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进行了计算机三维重建。重建的三维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各自的空间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并能单独显示、或者与重建的骨骼、肌腱等结构搭配显示。所有结构均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或者以不同的速度连续旋转。 4. 可视化手模型的建立 对手部骨骼、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进行了计算机三维重建,建立了可视化手模型。重建的三维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重建结构各自的空间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并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所有结构均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或者以不同的速度连续旋转,能方便地与断面形态相互参照,相互弥补,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5. 重建结构的可视化显示 应用VR软件在PC机上对可视化手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虚拟现实显示,所重建的结构可以基本恢复到自然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所具有的功能,可以根据临床和教学的需要对所重建的结构重新从冠状位和水平位进行连续断面切割,各结构可被清晰显示。 以上结果表明,在对手掌部筋膜间隙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三维重建,又将手部骨性结构、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进行了重建,完成了可视化手的建模,并在PC机上对其进行了可视化显示。为手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详实的解剖学资料,也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可视化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322
【图文】:

蚓状肌,肌间隔


掌中间隙、鱼际间隙及掌中隔(*示掌中隔,*示掌内侧肌间隔,FT为指屈肌腱,LM为蚓状肌,TS为鱼际间隙,MPS为掌中间隙)

远侧部,小间隙,结缔组织,蚓状肌


掌中间隙远侧部(*示结缔组织隔,LS为小间隙)

中指,鱼际肌,近端,腕管


鱼际间隙近端(*示鱼际间隙近端为盲端,TM为鱼际肌,MFT为中指指屈肌腱,FFT为示指指屈肌腱,CC为腕管,MF为中指)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彦博;下颌骨及周围结构的薄层断面解剖研究与下颌骨数字化模型的建立[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04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04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9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