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外膜蛋白与耐药性关系及其基因的克隆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1 20:39
建立了简易可行的测定绿脓杆菌对药物外膜通透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分离的耐β—内酰胺抗生素(至少耐一种β—内酰胺抗生素)的绿脓杆菌测定了对头孢唑啉及泰能的外膜通透性。通过对绿脓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诱变,采用泰能浓度梯度平皿筛选与液体筛选相结合得到泰能耐药菌株715/R1、715/R2,对其测定了对泰能的外膜通透性,并对其膜蛋白进行了SDS-PAGE分析,表明其耐药性与外膜蛋白缺失引起的外膜通透率降低有一定相关性。进一步利用PCR技术克隆了该外膜蛋白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得到表达;该基因可使泰能耐药菌株恢复敏感性。利用原株与诱变株为指示菌,建立了以绿脓杆菌外膜通透性为靶点的微生物来源的抗菌物质筛选方法。 根据单位菌体在一定时间内吸收抗生素的量,测定耐药菌株的外膜通透性。抗生素的定量测定采用杯碟法。首先制作所测抗生素的生物检定标准曲线,由抑菌圈直经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相应抗生素的量,以细菌细胞对抗生素的吸收率代表通透率。根据所建立方法我们对临床分离的101株绿脓杆菌测定了对头孢唑啉的外膜通透性;对其中32株测定了对泰能的外膜通透性;并...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文献综述 绿脓杆菌的外膜通透性及其外排系统在耐药性中的作用
一、外膜通透性中孔道蛋白的作用
1 绿脓杆菌的外膜蛋白
2 绿脓杆菌外膜对亲水性物质的通透:
(1) OprF的作用
(2) 选择性通道
3 绿脓杆菌对疏水性化合物的通透性
4 外膜通透性的检测
5 改变绿脓杆菌外膜通透性的物质
二、绿脓杆菌的耐药性
1 固有耐药性
2 外膜屏障作用——即外膜通透性降低引起的细菌耐药性
3 外膜通透性改变与其它耐药机理的协同作用
三、主动外排系统在多重抗生素耐药性中的作用
1 主动外排泵系多重耐药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2 主动外排机制的研究方法
3 绿脓杆菌的多重耐药性主动外排系统
四、耐药性研究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中的意义以及存在问题
论文工作 绿脓杆菌外膜蛋白与耐药性关系及其基因的克隆与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绿脓杆菌临床分离株外膜通透性的测定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二部分 绿脓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外膜蛋白与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耐药菌株的诱变与筛选
二、SDS-PAGE检测膜蛋白
第三部分 绿脓杆菌中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外膜蛋白(OprD2)基因的体外扩增
二、OprD2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三、OprD2基因的诱导表达
四、绿脓杆菌715/R1中OprD2的转染
讨论
第四部分 以绿脓杆菌外膜蛋白OprD2为靶点的抗菌活性物质筛选方法的建立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绿脓杆菌715号菌株与715/R1对一些已知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
二、微生物来源的抗菌物质的筛选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本文编号:3848358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文献综述 绿脓杆菌的外膜通透性及其外排系统在耐药性中的作用
一、外膜通透性中孔道蛋白的作用
1 绿脓杆菌的外膜蛋白
2 绿脓杆菌外膜对亲水性物质的通透:
(1) OprF的作用
(2) 选择性通道
3 绿脓杆菌对疏水性化合物的通透性
4 外膜通透性的检测
5 改变绿脓杆菌外膜通透性的物质
二、绿脓杆菌的耐药性
1 固有耐药性
2 外膜屏障作用——即外膜通透性降低引起的细菌耐药性
3 外膜通透性改变与其它耐药机理的协同作用
三、主动外排系统在多重抗生素耐药性中的作用
1 主动外排泵系多重耐药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2 主动外排机制的研究方法
3 绿脓杆菌的多重耐药性主动外排系统
四、耐药性研究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中的意义以及存在问题
论文工作 绿脓杆菌外膜蛋白与耐药性关系及其基因的克隆与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绿脓杆菌临床分离株外膜通透性的测定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二部分 绿脓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外膜蛋白与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耐药菌株的诱变与筛选
二、SDS-PAGE检测膜蛋白
第三部分 绿脓杆菌中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外膜蛋白(OprD2)基因的体外扩增
二、OprD2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三、OprD2基因的诱导表达
四、绿脓杆菌715/R1中OprD2的转染
讨论
第四部分 以绿脓杆菌外膜蛋白OprD2为靶点的抗菌活性物质筛选方法的建立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绿脓杆菌715号菌株与715/R1对一些已知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
二、微生物来源的抗菌物质的筛选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本文编号:3848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38483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