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肥大细胞在脑功能和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中枢肥大细胞在脑功能和行为调节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已知肥大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在过敏反应和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在中枢亦有表达,但对其作用了解不足。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枢肥大细胞在脑功能和行为调节中发挥重要的内源性平衡作用。一方面,中枢肥大细胞在维持相关脑区发育,正常神经活动,以及动机,情绪和认知等多种行为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各种应激条件诱导的中枢肥大细胞表达和活动改变参与脑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另一方面,中枢肥大细胞过度激活或者过度抑制都可导致脑功能和行为异常,并参与某些免疫相关心身疾病的病理过程。体外神经解剖学和功能学研究证据提示中枢肥大细胞与神经系统间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相互作用网络。肥大细胞和神经组织间通过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性联系直接影响相邻细胞的活动。肥大细胞还可以通过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调节神经活动,同时表达多种受体接受脑内免疫性和神经性分子调节。但是目前对于中枢肥大细胞-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主要基于体外研究,其在脑内相互作用方式及其与特定脑区功能和行为表型的关系所知甚少,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认识脑与行为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心理系;
【关键词】: 肥大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行为 情绪 认知 神经免疫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91132728) 中国科学院(KSCX2-EW-J-8,KJZD-EW-L04)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支持
【分类号】:R338
【正文快照】: 作为一种免疫细胞,1879年Paul Ehrlich首先描述了人类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组织化学和形态特性(Pang,Letourneau,Rozniecki,Wang,Theoharides,1996)。肥大细胞最为人所熟知的功能是在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type E,IgE)相关的过敏反应和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Silv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晓兰,冯广友;肥大细胞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德莲,叶迎春,李晓辉,杨红,夏世萍,冉伶;神经肽P物质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秦枫;潘孝青;顾洪如;徐小波;杨杰;刘鎏;;发酵床不同垫料对猪生长、组织器官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4年01期
3 彭志晴;赵栋;孙彩虹;夏薇;吴坤;;孤独症儿童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年01期
4 宋传旺;黄俊松;汪忆梦;陶象男;;Pam3CSK4诱导肥大细胞产生IL-6的效应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4年05期
5 柳弯;许佳志;刘兴利;解宇环;;小鼠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模型的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13年06期
6 林俊;黄红;丁光宏;张迪;;穴区肥大细胞功能与针刺缓解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疼痛效应的关系[J];针刺研究;2007年01期
7 朱俊;陈云飞;;针灸对血管活性肠肽影响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1年06期
8 赵佩;牛争平;刘平平;雷小峰;杨清和;;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11期
9 张雪彤;李志安;朱昱;艾青龙;;疲劳、认知及情感障碍对早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年10期
10 朱丽波;张信美;;肥大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明;外显子芯片对hSOD1-G93A小鼠腰髓组织的分析及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马明;小鼠主嗅球及内侧缰核—脚间核通路中胆碱能系统的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严秀文;牛虻唾液腺免疫抑制肽Immunoregulin HA及大熊猫抗菌肽PC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力三;组胺改善戊四唑点燃癫痫大鼠记忆障碍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陈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粘膜脑肠肽与肥大细胞变化及其Th1/Th2漂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邹漳钰;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遗传学和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夏小春;环氧二烯Mycoepoxydiene和类固醇激素受体辅激活子3(SRC-3)在过敏发生过程中作用的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8 田文敏;EGF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胡飞;心房利钠肽阻断突触传递及其调控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黎黎;猕猴川西亚种下丘脑—免疫—生殖内分泌轴组织学及ERα、ERβ、NOS1的表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余姗姗;NPC乳鼠Purkinje细胞原代培养及Ca~(2+)动力学特征和小鼠小脑氨基酸测定[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娅杰;戊己丸不同配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4 范志亮;GSTA1、GSTO2、和NQO1基因多态性和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钟云海;益母草调节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感觉过敏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李红彦;RI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刘丽;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33及IL-3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3年
8 陈利华;HuCD100-Fcε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对肥大细胞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王蕾;乌鸡小肠黏膜免疫系统形态学发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陈炯垣;室温下豚鼠过敏反应死亡组织和血清中IgE、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的变化[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U,
本文编号:461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46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