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阴道炎患者感染白念珠菌的耐药性及基因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6:18

  本文关键词:阴道炎患者感染白念珠菌的耐药性及基因突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妇科阴道炎 白念珠菌 基因突变 耐药性


【摘要】:目的分离妇科阴道炎患者感染的白念珠菌,检测其耐药性及耐药株基因突变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耐药株和敏感株,经传代后再次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耐药情况。然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电泳检测;采用PCR扩增ERG11基因并测序。结果药敏试验显示氟康唑对白念株菌GZ16传代后的MIC值为64μg/ml,判定GZ16为耐药株;SC5314的MIC值为2μg/ml,判定为敏感株;基因组DNA电泳,可见白念株菌GZ16、SC5314两菌株目的条带位于相同位置;对ERG11基因测序,在GZ16白念珠菌有G487T和T916C两个突变位点,SC5314白念珠菌有All67G、A1587G及T462A、T495A、A504G、A530C、C558T、C805T等8个基因位点的突变,并且还存在氨基酸的错义突变,包括:F105L(T462A)、D116E(T495A)、K128T(A530C)。结论分离自妇科阴道炎患者的白念珠菌部分对氟康唑耐药并发生ERG11基因G487T和T916C位点突变,该突变可能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有关。
【作者单位】: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动物防疫检疫中心;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妇科阴道炎 白念珠菌 基因突变 耐药性
【分类号】:R379.4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起,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1]。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大量应用,以及手术、器官移植等治疗措施的普遍采用,致使真菌感染人数逐年增加。研究发现[2],感染的临床治疗中,由于抗真菌药物的大量长期使用导致菌株普遍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芝芳;王冬;;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临床医学;2011年05期

2 项明洁;倪培华;刘锦燕;张华;陈华;倪语星;;ERG11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初步研究[J];检验医学;2009年12期

3 陈慧;罗育武;李季;樊翌明;吴志华;张锡宝;;白念珠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4 索桂英;付萍;;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3年02期

5 孙德好;祝绍隆;;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年03期

6 冯丽娟;陈伟;万U,

本文编号:558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58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c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