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欺骗”干预在躁狂症中的影响效应
发布时间:2017-09-11 03:21
本文关键词:“自我欺骗”干预在躁狂症中的影响效应
【摘要】:将"自我欺骗"作为一种干预工具,导入信任、爱与优良文化等,对一名躁狂症患者进行了历时6年的追踪治疗。结果表明,患者BRMS分数显著降低,行为问题逐渐消失,因此,"自我欺骗"对躁狂症的矫正与治疗有着积极的效应。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 “自我欺骗” 躁狂症 心理干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2D123) 教育部哲学社会学科研究重大课题(14J2D025)的资助
【分类号】:R749.4;R395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自我欺骗”(self-deception)的概念最早由Demos于1960年首先提出,并将“自我欺骗”定义为使自己相信一个与自己已相信的命题相矛盾的命题。在心理学领域,最先对“自我欺骗”给出临床定义并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的是Sackeim和Gur(1979)。他们以柏拉图、弗洛伊德等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艺敏;;自我欺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池丽萍;;青少年家庭中信任的代际传递:基于议价博弈的调查[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4期
2 刘国芳;辛自强;;二项迫选对信任和可信赖性的非对称性影响[J];心理研究;2013年05期
3 朱晶;蒋京川;;自欺:当代心理学研究新主题[J];社会心理科学;2014年Z1期
4 池丽萍;;父母与青少年的信任水平及代际传递[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5期
5 赵翠;;应聘者自我欺骗和印象管理机制探究[J];时代金融;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芳芳;人性深处的致命弱点[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2 王煜;高中生欺骗行为可接受度与人际适应关系及其教育对策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缪艳君;大学生自欺问卷编制及实测[D];西南大学;2013年
4 李欢;小学儿童信任倾向和人格特征对可信度的影响及年龄差异[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5 闫峰双;基于声誉的电子商务信任模型构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仁辉,李洁,李文虎;自我服务偏向对自尊心理的保护及提升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本文编号:828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8283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