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应激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测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应激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抑郁症状变化中的预测作用。方法:824名大学生在完成了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心境与焦虑症状问卷简式(MASQ-SF)与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测评的6个星期后,完成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业应激量表(GSAHS)与CES-D的第二次测评,采取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日常生活应激、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第一次抑郁和第二次抑郁均存在显著相关;在控制了第一次抑郁与焦虑得分后,日常应激与情绪调节策略中的灾难化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应激与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同样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沉思与积极重新关注在应激—抑郁中起着调节效应,本结果支持抑郁的认知易感—应激模型。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学生 应激 抑郁症状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2B063)
【分类号】:R395.6
【正文快照】: 抑郁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关注个体易感素质和应激水平的共同作用对抑郁发生的影响,是解释个体抑郁发生的最佳理论模型之一[1]。1963年,Bleul-er正式提出素质-应激模型,用于解释精神疾病的病理[2]。尽管早期的研究只是把素质理解为遗传或生物学因素,但近年的工作表明,易感性包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锐;肖晶;杨晓来;朱熊兆;姚树桥;;学生日常社会和学业事件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应用中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2 杨娟;章晨晨;姚树桥;;高中生沉思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1年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09期
3 朱熊兆;罗伏生;姚树桥;Randy P.Auerbach;JohnR.Z.Abela;;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4 杨晓来;肖晶;郭锐;章晨晨;朱熊兆;姚树桥;;心境与焦虑症状问卷简式中文版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5 蚁金瑶;钟明天;凌宇;张丽;朱熊兆;姚树桥;;抑郁认知易感性在应激-抑郁中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6期
6 凌宇;杨娟;蚁金瑶;;沉思在高中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小凤;陈妮娅;;大学生依恋行为与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李丞凤;林慧;陈冲;刘铁桥;;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年01期
3 熊朔;王又立;郑凰;张进;;居室环境心情调节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2年19期
4 金戈;;我国青少年情绪调节测量的本土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年06期
5 李莲;张立力;;护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6 赵红;张平;;合理情绪疗法在心理亚健康护士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7 史晓婷;洪炜;赵楠;印江;;高中生负性认知方式、反复思考与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8 刘小娟;陈冲;杨思;朱熊兆;;认知情绪调节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焦虑、绝望之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9 陈伟;陶瑞;包广亮;李守彦;李健;;网络成瘾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10 杨娟;姚树桥;;高中生应激性沉思反应影响抑郁症状的追踪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钟明天;抑郁认知易感者负性情绪信息加工的杏仁核激活及脑功能连接特征[D];中南大学;2011年
4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蚁金瑶;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认知调节特征及情绪自动加工的ERPs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邹涛;大学生抑郁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陈满琪;决策中后悔的神经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9 段书;抑郁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心理学和生物学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志;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编码特征[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建树;军事应激反应性抑郁预测量表的研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王楠;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劳教人员的认知情绪调节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邸莎;高一新生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钟明洁;抑郁性障碍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及其与症状表现特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1年
6 何小燕;不同5-HTTLPR基因型青少年神经质及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D];中南大学;2011年
7 叶刚;青少年危险行为特点研究及其保护/危险因素模型探索[D];苏州大学;2011年
8 丁相玲;中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立菲;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曹筱燕;产前抑郁认知易感性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郭锐;肖晶;杨晓来;朱熊兆;姚树桥;;学生日常社会和学业事件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应用中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3 崔红,王登峰;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4 杨娟;章晨晨;姚树桥;;高中生沉思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1年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09期
5 杨娟;凌宇;肖晶;姚树桥;;沉思反应量表中文版在高中生中初步运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6 杨晓来;肖晶;郭锐;章晨晨;朱熊兆;姚树桥;;心境与焦虑症状问卷简式中文版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7 凌宇;钟明天;蚁金瑶;杨娟;姚树桥;;述情障碍特征对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8 吴文峰;卢永彪;;初一学生应激事件、失调态度与抑郁症状关系的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9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10 张明园,樊彬,蔡国钧,迟玉芬,吴文源,金华;生活事件量表:常模结果[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远桃;;情绪诱导:心理养生的策略[J];科学养生;2001年01期
2 郑敏;;痘病毒免疫调节策略[J];传染病信息;2007年02期
3 郭靖;王震平;梁华平;;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树突状细胞[J];免疫学杂志;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伟刚;黄希庭;;慢性疾病的心理调节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本文编号:885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88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