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基于DNA折纸的DNA复制的单分子检测和表征

发布时间:2017-09-20 16:31

  本文关键词:基于DNA折纸的DNA复制的单分子检测和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原子力显微镜 DNA折纸 DNA复制 单分子


【摘要】:目的探索DNA复制的单分子检测和表征途径。方法单链DNA模板链的两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固定在DNA折纸纳米结构上,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个DNA分子水平上对复制过程中的DNA分子的不同阶段进行检测和表征,其中包括:复制前后的形貌,复制过程中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Klenow Fragment片段(KF)的分布,以及复制后Biotin-Streptavidin(BA)分子识别反应在单个DNA链上所引起的进一步形貌变化。同时,采用常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分析DNA复制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DNA模板链成功连结在三角折纸的特定位点,连接效率达到50%以上;(2)DNA复制过程中,KF结合在DNA模板链上,复制后KF从DNA链脱离;(3)复制前后DNA链高度变化明显,DNA链高度增加了约0.7 nm;(4)复制后,当加入Streptavidin时,其结合于含有Biotin标记的新合成DNA链位置处,形成BA复合物,平均高度达到约4.9 nm;(5)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也显示单链DNA变为双链,以及双链DNA分子上结合的BA复合物。结论通过将AFM与DNA折纸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单分子水平上的DNA复制的检测和表征,此方法将有助于研究DNA聚合酶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因素对DNA复制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研究室;宁波大学物理系;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 DNA折纸 DNA复制 单分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5253,11074137,21073222)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012CB932600,2013CB93280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2-EW-N03)~~
【分类号】:R3416
【正文快照】: DNA复制不但是生命体内最基本的过程,而且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法医上都有重要应用[1-2]。DNA复制时,其双链打开,形成复制叉,从打开的起点向两个方向形成的两条DNA单链分别做为模板,按照5'-3'的方向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3-4]。整个过程除了DNA模板,还需要RNA引物,dNTPs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明宏;舒茂琴;覃跃龙;;ORC1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复制的关系及意义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赵雪云;细胞器DNA:疟原虫DNA复制中的小角色[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7年03期

3 刘德忠;乳头瘤病毒E1蛋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0年03期

4 曾越;EB病毒裂解期DNA复制的研究概况[J];华夏医学;2000年01期

5 王芙蓉;袁慧;肖文伍;张苏明;赵浩斌;郑新民;魏庆信;;人bcl-xl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的复制及其传代稳定性(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0期

6 张晓伟,童坦君;真核生物DNA复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5年06期

7 王吉伟;活化的人P53蛋白对核DNA复制的一种直接效应[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6年01期

8 周宜;居间纤维[J];化学教学;1993年01期

9 张鹏;沈筱筠;周春仙;杨军;;NBS1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宋楠萌;桑建利;徐恒;;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鞠桂芝;付士波;闫凤琴;李鹏武;;电离辐射及MMC诱导细胞周期解偶联的实验研究[A];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王水良;杨桦;谢幼华;汪垣;王龙;王铸钢;傅继梁;;人核受体hB1F(NR5A2)转基因小鼠的建立[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黄功华;刘新光;梁念慈;;蛋白激酶CK2的反义核酸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4 胡大海;朱雄翔;董茂龙;徐明达;陈璧;崔大祥;;反义PCNA和bcl-2脱氧寡核苷酸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基因潮;FoxM1B基因 人体康复动力[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田学科;特殊酶拯救DNA修复[N];科技日报;2004年

3 阿牛;“分子钟”与人体衰老和肿瘤[N];大众卫生报;2000年

4 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DnaE2蛋白:结核杆菌耐药的罪魁祸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定燮;SV40载体/COS7细胞稳定表达系统的建立与改进[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年

2 Isaac Dadzie;[D];江苏大学;2013年

3 石斌山;FEN-1基因功能及其在遗传不稳定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李园园;人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倪晓华;人类基因PanK、Rab2B、NM23-H1B和VRK3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艳;正痘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德忠;抗HPV-6b/11 E1通用核酶—Rz1198和Rz1282的体外制备、活性鉴定及鸟枪型核酶pRE1的构建[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2 李毅;低氧预刺激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89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889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5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