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黑色素的显微结构形态观察
本文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黑色素的显微结构形态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黑素化培养的马尔尼菲青霉(PM)酵母细胞显微结构的特点,探索PM酵母相黑色素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和合成途径。方法将马尔尼菲青霉标准株FRR分别在含和不含1.0mmol/L左旋多巴(L-DOPA)的基础培养液37℃震荡培养15d,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比较有或无L-DOPA干预下酵母相孢子形态学的差异。结果添加L-DOPA的菌株进行培养的培养液颜色变成棕黑色,而不含LDOPA的菌株其培养液不变色。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两者形态无明显差异。透射电镜下观察,加入L-DOPA培养的酵母细胞壁内侧面有较多串珠状分布的直径约100nm电子致密颗粒;微体囊腔显著扩大,微体囊腔内电子致密物显著增多。无L-DOPA培养的酵母细胞未见上述现象。结论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黑色素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内侧,微体可能为黑色素合成的细胞器。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 黑色素 显微结构
【基金】:广西科学基金项目(2011GXNSFA018255)
【分类号】:R379
【正文快照】: 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在1956年从野生竹鼠体内分离出来,是目前已知青霉菌类中唯一具有双相性的真菌,25℃表现为霉菌相而37℃表现为酵母相。PM感染主要在中国的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随着艾滋病在亚洲的流行,成为HIV阳性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双相性真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志艳;杨胜勇;董金皋;;植物病原真菌黑色素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1期
2 李炳学;李颖;;产黑色素酵母状真菌[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飞;薛春生;徐书法;刘力行;陈捷;;玉米弯孢菌黑色素性质及其在致病性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2 庞仪;蒲金基;陈新平;陈照;肖星;李建国;;香蕉黑星病菌黑色素合成关键酶小柱孢酮脱氢酶基因SCD的克隆与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3 贾培松;丁丽丽;周邦军;郭惠珊;高峰;;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表型分析[J];棉花学报;2012年01期
4 李琦;侯丽华;刘鑫;李伟林;马爱民;;黑木耳黑色素鉴定及提取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0年16期
5 靳建忠;王慧娟;孔维甲;葛海涛;张宁;李炳学;;紫外诱变选育出芽短梗霉高产普鲁兰糖白化突变菌株[J];食品科学;2011年11期
6 李炳学;葛海涛;靳建忠;徐琼;肖亦农;张宁;韩晓日;;响应面法优化无色素产普鲁兰菌株UVMU3-1培养基成分[J];食品科学;2012年09期
7 吴尧;王雪梅;马爱民;谢笔钧;;香灰菌黑色素对真菌生长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年03期
8 潘越;冯志勇;陈辉;陈明杰;汪虹;张津京;;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4年01期
9 张志东;谢玉清;王玮;顾美英;朱静;唐琦勇;宋素琴;石玉湖;;耐辐射黑色酵母状真菌的筛选和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2年05期
10 高颖;薛春生;姜晓颖;;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J];玉米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斌;韦建福;;病原真菌黑色素和毒力之间的关系[A];中国植病、菌物学会杭州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蓉;防治草莓灰霉病酵母菌株筛选及防病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湛方栋;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 ACCC32496)镉耐性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苏丹;新归圃药用植物白头翁叶斑病病原学及其致病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4 陈怀谷;小麦全蚀病菌的遗传组成和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邹宇;发酵法制备黑木耳色素及其功能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丽萍;希金斯刺盘孢致病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其T-DNA插入基因的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7 李斌;黑木耳黑色素对细菌群体感应调控行为的抑制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班宜辉;铅锌矿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提高植物耐Pb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乔康;1,,3-D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及其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巍;PKC调控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丽静;苯并噻唑等三种微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农药活性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嘉渊;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lm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靳建忠;普鲁兰糖高产菌株选育及培养基优化[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5 曹志艳;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性质与功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6 徐磊;短梗霉黑色素的分离提取及其结构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谭炜;粒毛盘菌属物种多样性及其色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丁成翔;水稻稻瘟病害拮抗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林霖;乌骨鸡多肽产品质量指标及其黑色素提取和含量测定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刘艳梅;玉米大斑病菌钙调磷酸酶B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卫旗,杨志坚,李桃生,吴雪昌;~(60)Coγ射线对不同细胞形态出芽短梗霉的辐射诱变效应[J];菌物系统;1998年03期
2 王洪凯,林福呈,王政逸;植物病原真菌附着胞的机械穿透力[J];菌物学报;2004年01期
3 王长海,臧丽华,鞠宝,贺红军;短梗霉多糖在水果保鲜方面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1999年01期
4 段晓红,毛歆,彭珍荣;固定化细胞生产黑色素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井芳;人的肤是由什么决定的?[J];解放军健康;1998年06期
2 肖永波!510060,吴秋良!510060,陈诗萍!510060;微波在黑色素硫酸亚铁染色法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9年02期
3 徐自超;马全祥;毛泽善;袁向山;杨廷桐;;姬姆萨对小鼠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周元聪;王守真;戚正武;顾银良;顾天爵;;尸体标本中皮肤色变的研究[J];解剖学报;1983年02期
5 ;为什么肤色因人种而异[J];医学文选;1994年06期
6 ;消化与吸收生理[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09期
7 曹存巍,邓卓霖,罗虹,李佳全,韦义萍;原位杂交技术鉴定马尔尼菲青霉[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08期
8 刘红芳;席丽艳;李希清;鲁长明;张霞;黄庚史;;马尔尼菲青霉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08期
9 邓卓霖,马韵;马尔尼菲青霉穿通血管壁特性的研究[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9年01期
10 丘立文,彭冬先,徐华,贾娟,车小燕,袁国勇;抗马尔尼菲青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明华;黄铁柱;周新华;李文春;张泉;;猪升主动脉几何形态与显微结构的增龄性变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林新瑜;冉玉平;勾兰图;何飞;张瑞峰;代亚玲;;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动态分析马尔尼菲青霉菌丝相和酵母相差异表达基因[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侯幼红;;马尔尼菲青霉的形态转换和其致病性特征[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曹存巍;李若瑜;万U
本文编号:898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89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