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per2基因参与边缘系统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24 13:29

  本文关键词:per2基因参与边缘系统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per基因 边缘系统 昼夜节律 生物钟基因 内脏活动 综述


【摘要】:各种生物体生理、生化和行为过程都呈现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并受到生物钟的调控。per2基因是重要的生物钟基因之一,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以及中央杏仁核、终纹床核、海马等边缘系统结构,通过参与该系统昼夜节律的调节对情绪和内脏活动产生影响。中枢per2基因的节律性通过对光信号、类固醇激素及其他相关递质的整合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作用于周围靶器官呈现昼夜节律性运动。本文对per2的形态学和生物学及其参与边缘系统对情绪、内脏活动昼夜节律调节机理做一概述。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医院;
【关键词】per基因 边缘系统 昼夜节律 生物钟基因 内脏活动 综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202735)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分类号】:R338
【正文快照】: 生物钟在细胞的新陈代谢、增殖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一系列的昼夜调节转录翻译的反馈、前馈回路[1],其特异性核心组成是生物钟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生物钟基因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DNA的表达,例如损伤的识别和修复[2],其蛋白产物也可以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向忠,张亚平,朱定良,庚镇城;生物钟基因period的分子生物学[J];动物学研究;1998年06期

2 姚志彬;海马——研究神经科学的理想模型[J];广东解剖学通报;1989年01期

3 王朝霞;李莉;;生物钟基因Per2与肿瘤[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9年06期

4 王艳红;文勇立;齐莎日娜;孙静;杨雪;邱翔;陈雪梅;;哺乳动物生物钟模型及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年01期

5 杨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的中枢控制[J];生理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6 松枝 启 ,吕文芝;消化道运动功能之调控机制与病理生理学 五、肠易激综合征时的消化管运动障碍与中枢神经[J];日本医学介绍;2002年09期

7 李经才,于多,王芳,何颖;生物钟基因研究新进展[J];遗传;2004年01期

8 倪银华;吴涛;王露;夏李群;张丹萍;傅正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生物钟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J];遗传;2008年02期

9 王勇江;陈克平;姚勤;;bHLH转录因子家族研究进展[J];遗传;2008年07期

10 王勇;姚勤;陈克平;;动物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功能[J];遗传;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建民;李淞;李秀杰;张淑琴;李海波;;小剂量地塞米松对颞叶癫痫雄性大鼠脑电图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2 李清春,曾昭毅,蒋乃昌,崔存德;微量注射甲基软海绵酸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放电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邬晓勇,孙雁霞,赵钢,苟小军,王跃华;植物节律性发育的分子基础[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勇;党春望;郭敏;姚勤;陈克平;;家蚕bHLH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与系统发生分析[J];蚕业科学;2010年06期

5 游爱玲;赵秋英;张慧慧;张春蕊;;时滞昼夜节律起搏器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及仿真[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刘殿锋,蒋国芳;核基因序列在昆虫分子系统学上的应用[J];动物分类学报;2005年03期

7 刘仲敏,张亚平;Timeless与生物钟基因[J];动物学研究;2001年06期

8 李光华;李红;张庆华;刘红梅;刘宏鹏;紫藤治;;热应激对大鼠肝脏节律性基因Per2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焦海霞,李凌,潘燕霞,高凌云,陈爱琴,白玉山,戴秀中;急性应激大鼠的心血管反应与脑内c-fos蛋白表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小来;朱文娟;李兰;余安汇;盛夕曼;邢桂梅;闫波;;二日夜班对血皮质醇浓度影响的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红;宋开源;;毒品依赖与生物钟基因及褪黑激素分泌的关系初探[A];2006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健;衣春光;张茂云;;克郁舒神颗粒对实验性恶劣心境肝气郁结证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形态学影响的研究[A];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临床诊疗标准化及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乐之;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心理和生理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陈超;首乌益智胶囊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周宏珍;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对海马内未成熟神经元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彭晓青;高温条件下猪散热调节特性及中草药复合制剂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韩毳;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满君;六周游泳运动对大鼠海马区神经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李伟;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模型的证治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倪宏;急性热应激与热惊厥幼龄大鼠脑内Fos、HSP-70、CCK和PRL的免疫反应性及MRS波谱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罗理杨;现代家犬的起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梁建民;类固醇激素对雄性大鼠颞叶癫痫脑保护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艳;短生育期基因SGP(t)与其它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桐;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cdk1和cyclin B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性腺发育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3 王俊仁;手针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血清ACTH、CORT和下丘脑CRH表达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刘佳佳;大鼠恐惧应激模型中行为与心血管指标变化[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黄芝英;疏郁片抗抑郁作用及其机理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吴英杰;香杨bHLH基因的功能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马文彬;下丘脑CRH预处理对电针调整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的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曼芳;补肾法、疏肝法对排卵障碍模型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影响的比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俞俞;拟南芥转录因子DYT1的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贺小彦;烟草受激素诱导和逆境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锟;高玲;;bHLH转录因子对视网膜细胞命运决定的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3期

2 郇林春;赵旺淼;杨新宇;杨树源;;Hes1蛋白在神经细胞生成中的作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5期

3 韦芳;哺乳动物的生物钟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2年01期

4 王艳红;文勇立;齐莎日娜;孙静;杨雪;邱翔;陈雪梅;;哺乳动物生物钟模型及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年01期

5 王敏;郑燕;郏雁飞;李彬彬;汪运山;;转录调节因子DEC1的研究进展[J];山东科学;2008年04期

6 韩朝;迟放鲁;;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ath 1及其在内耳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7 王国卿,童建;松果体昼夜节律生物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8 包娜仁,于艳秋;昼夜节律性生物钟的分子调节机制[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年04期

9 孙海基,马晓丽;bHLH转录因子与大脑皮质祖细胞分化[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4年04期

10 贺强,王立峰;bHLH蛋白家族的功能[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朝晖,佘秋生,邵宝平,丁艳平,刘重斌,王建林;哺乳动物生物钟昼夜节律同步机制的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2 徐祖元;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生物钟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4年02期

3 天蓝;;规律作息,保持健康![J];生命世界;2007年04期

4 黄耀伟,于涟,周继勇;生物钟机制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0年01期

5 邢晋yN;;BMAL1基因与肥胖[J];生命的化学;2009年05期

6 李经才,于多,王芳,何颖;生物钟基因研究新进展[J];遗传;2004年01期

7 张光明,刘克嘉;模拟失重(HTD-6°)对人尿儿茶酚胺(CA)分泌昼夜节律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8年05期

8 周天禄,钟咏梅,李霞,苏兆虞;树■排尿的昼夜节律及其在视交叉上核损毁后的变化[J];动物学研究;1998年05期

9 贺桂琼,孙善全;视交叉上核的结构及其在昼夜节律中的作用[J];解剖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10 陈文雁,刘世熠;视交叉上核的内源性昼夜节律以及光、谷氨酸和NO的调制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长农;胡剑北;;胃肠道功能的昼夜节律研究[A];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刘旭光;宋开源;刘雨星;余曙光;郝亮;罗荣;;不同时辰针刺对“阴虚”、“阳虚”大鼠体温昼夜节律影响的研究[A];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王志东;田晓彩;唐建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MIC-1的表达对TGF-βRII、NPY昼夜节律的影响与调整食欲相关性的研究[A];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振彬;杨静;杨志霞;任宝娣;;类风湿关节炎的昼夜节律[A];2006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刘兆平;;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昼夜节律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于多;王芳;何颖;李经才;;生物钟基因研究新进展[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刘旭光;宋开源;余曙光;刘雨星;魏焦禄;汪开明;;“阴虚”、“阳虚”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酮昼夜节律的差异研究[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陈安;杜立中;徐亚萍;陈黎勤;吴亦栋;;光疗对新生儿节律基因Bmal1和cry1表达的影响[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季建林;;生物昼夜节律与情感障碍[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陈安;杜立中;徐亚萍;陈黎勤;吴亦栋;;光疗对新生儿节律基因Bmal1和cry1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寇勇;我首次对南极考察队员进行生物钟基因检测研究[N];科技日报;2009年

2 ;生物钟基因孵子时期就工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3 李晓康;如果没有光 人体的昼夜节律是25小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和雪;生物钟基因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魏开敏;按昼夜节律服用心血管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日纹;生物钟基因能调节细胞分裂[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王雪飞;血压是影响生理昼夜节律重要因素[N];健康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夕;余万霰:南极队员的生物钟紊乱[N];北京科技报;2009年

9 张建铭;将IP/MPLS推向边缘[N];网络世界;2003年

10 ;我国学者发现生物钟调节新机制[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恂;人工昼夜节律对鼠视网膜发育与生物钟基因CRY1表达的影响及中医阴阳钟调整干预作用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邵金平;斑马鱼尾鳍再生及小鼠大脑、心脏与棕色脂肪组织的节律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宁群;纹状体边缘区与边缘系统关系以及探索边缘区特异基因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4 陈英;冠心病心律失常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许顺良;微RNA通过脆性X智力迟滞蛋白(FMRP)介导途径调控昼夜节律和控制干细胞命运[D];山东大学;2009年

6 简坤林;针灸在应急反应部队军人节律调整中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王克雄;长江江豚行为和声学观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8 周先举;果蝇群体嗅觉行为的昼夜节律以及阻断嗅觉传入和听觉缺陷对果蝇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刘雅静;松果体素、载脂蛋白E和Alzheimer病[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牟丽;缰核对大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洁;高脂对小鼠心肌细胞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2 郭宇辉;东亚飞蝗昼夜生物钟基因clock等的克隆与性质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孟衫衫;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昼夜节律调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锦铭;果蝇的昼夜节律模型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符惠果;电针对慢性疲劳大鼠体温、褪黑素昼夜节律的调整作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胡家祺;机械通气所致急性肺损伤对大鼠昼夜节律改变和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D];汕头大学;2011年

7 金雅丽;硝苯地平对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昼夜节律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蒲晓田;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研究光照时间过长对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张宁;“旦助阳、暮益阴”与传统补阴法对阴虚模型动物昼夜节律影响的差异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赵华;900MHz微波辐射对雄性大鼠血浆激素水平和睾丸组织的时间毒性[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11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911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8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