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心肌节段应变的可靠性
本文关键词: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心肌节段应变的可靠性
【摘要】:目的:探讨与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相比,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左室心肌纵向节段应变性(STR)的可靠性。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5例,应用2D-STI和TDI技术分别测量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共18个节段心肌的纵向STR,观察其规律性。然后从35例志愿者中随机抽取10例,应用上述两种技术由同一观察者分别测量两次、再由两名观察者测量1次左室各壁基底段STR,对其测值进行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平均差值等比较。结果:(1)2D-STI检测显示,STR基底段中段心尖段;TDI检测显示STR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两种方法测得的部分相同室壁不同节段的ST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室壁相同节段的S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2D-STI测出的左室各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STR的变异系数均较TDI测出值低(分别为-0.25、-0.23、-0.26 vs-0.33、-0.35、-0.40)。(3)同一观察者可靠性:两次应用2D-STI法测得各室壁基底段的S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两次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73(P0.001),两次STR值的平均差值为(-0.00±3.19)%。两次应用TDI法测得各室壁基底段的ST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次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10(P0.05),两次STR值的平均差值为(3.98±9.36)%。两种方法测得的STR平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观察者之间可靠性:应用2D-STI法两者测得各室壁基底段的S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两者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60(P0.001),两者STR值的平均差值为(-0.02±3.87)%。应用TDI法两者STR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者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11(P0.05),两者STR值的平均差值为(4.86±10.26)%。两种方法测得STR的平均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2D-STI法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心肌长轴的收缩功能更可靠。
【作者单位】: 南京市胸科医院功能检查科;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组织多普勒成像 应变
【分类号】:R445.1;R331.31
【正文快照】: 超声心动图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观察心室壁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以往用左心室射血分数判断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应用TDI、2D-STI等新技术测量心肌整体与局部的运动速度、位移及STR,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心肌运动功能[1-2]。作者拟比较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红宁;李滨滨;;应用应变及应变率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J];心脏杂志;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东燕;陈明;张宇辉;孙梅;孟凡霞;郑建华;;额断面超声切面法显示左心室局部前壁心肌的实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2期
2 郑东燕;陈明;张宇辉;张蕾;郑建华;刘怡;;二维斑点追踪与双源CT分析左心室前壁缺血的局部心肌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11期
3 刘娜娜;郭敏;;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复昌;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轮廓的自动及交互分割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芊;速度矢量成像结合NT-proBNP定量评价左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左心长轴功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红宁;李滨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组织位移、应变及应变率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J];心脏杂志;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雯;孙寅光;徐怡琼;赵勤华;张凤如;沈卫峰;;速度向量成像与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应变的对比研究[J];上海医学;2008年07期
2 连醒华;佘亚鹏;赵新民;;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年04期
3 卢山;林玉香;张雪梅;谢永良;;应用组织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07期
4 温德惠;高启旺;王义成;马姝颖;郜新春;刘俊峰;;组织多普勒成像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参数探讨[J];河北医药;2009年05期
5 张敏;潘丽;文佳;;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11期
6 王秋霜;张慧;王禹;罗北捷;黄党生;姬冬冬;;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二维整体应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3期
7 高一群;毕红霞;宋卓;;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肺心病右室功能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07年12期
8 曹丽;林美光;王佩显;周欣;陈兴;张丽;;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大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增龄性改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S1期
9 张辉;李拥军;杨蓉;王梅;王亚玲;;组织多普勒成像观察银杏叶片长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5期
10 方占军;王义成;袁桂莉;;整体功能指数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俊;赵志军;赵改萍;胡玉藏;胡金朵;;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右心功能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2 韩若凌;毕亮亮;纪晓慧;;脉冲多普勒法与组织多普勒成像法测定左室Tei指数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任红艳;杨娅;李治安;张小杉;;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左室功能[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4 马林;段冬梅;;组织多普勒成像及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5 索娅;周长钰;郑成环;富华颖;;彩色M型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成像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评估[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田婧;袁建军;;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左室功能[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夏天;鲁建兴;张丽琼;石鹏;王华;池科佳;纪蓉;;二维斑点追踪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及运动速度评价右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对照研究[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王凤双;孙志丹;;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右心室功能[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潘高云;尤利益;朱张茜;徐立新;;组织多普勒成像和Tei指数评价糖尿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左室功能[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侯阳;于宪一;郭文力;岳勇;郭启勇;;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多层螺旋CT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 傅教智;我们须如此应变[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言立;人在拍场 应变随机[N];中国商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李少林;渠道商该如何应变[N];中国电子报;2002年
4 胡春;随“税”应变[N];中国信息报;2000年
5 瞿露;中国家电多方应变[N];中国质量报;2002年
6 邱翔凌 邱东山;技术创新新品不断 快速应变市场趋旺[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7 ;审时度势快捷应变[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廖平;康佳转轨应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9 ;亚洲经济快速应变[N];国际商报;2000年
10 卓之敏;换位思考:企业应变之道[N];发展导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栋鸣;复杂金融网络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牟U,
本文编号:949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94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