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
本文关键词: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评价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对2 561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术前患者、输血前患者、产前检查孕妇、性病门诊患者)。用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Youden指数对三种方法进行评价。以TPPA为对照标准,用χ~2检验分析三种方法对同一标本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PPA,ELISA以及TRUST的阳性率分别为20.30%,20.23%和13.71%。以TPPA为标准,ELISA阳性符合率为98.26%(509/518),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88%,99.56%和9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TPPA为标准,TRUST阳性符合率为99.15%(348/351),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6.92%,99.85%和93.1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单独使用均不能快速、准确并且经济的检出梅毒抗体,需联合检测以提高梅毒检测的临床符合率。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学 检测方法
【分类号】:R759.1
【正文快照】: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发展缓慢,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的病变[1-2],梅毒主要经过性途径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间接接触传播。截至2013年,我国梅毒发病率达32.86/10万,居我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排序的第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涛,李伍升,周正献;梅毒血清学检测及临床意义[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02期
2 刁爱仁,严翠娥,公理;丹东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J];疾病监测;2002年06期
3 耿秀凤,亓梅章;莱芜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年02期
4 崔海,蔡英姬,金河奎,金文,韩惠兰,崔红花;涉外婚姻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6期
5 张志传,刘振强,刘丽,王嘉利,刘艳;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研究[J];齐鲁医学检验;2003年02期
6 赵娟,于柏峰;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J];北京医学;2004年05期
7 王玲玲;上饶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的调查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5年05期
8 陈元锋,唐建华,司桂玲,李英莲;对不同献血人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比较[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02期
9 金芳;杨学祥;宋淑梅;肖富浩;马丽慧;;格尔木地区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05期
10 王树祥;苏艳丽;;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及传染性诊断分析[J];旅行医学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卢万清;黄华;叶远青;;孕产妇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黎金凤;陈远平;;不同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林益振;;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吴亚玲;李建华;寿杏云;王拥军;;梅毒血清学检测在血液筛查实验室中的应用[A];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学术年会暨2007年当代浙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吴兴中;郑和平;黄进梅;;2004—2006年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分析[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那爱华;;性病门诊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志俊;梅毒血清学检测单纯假阳性及健康证签发[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磊;上海市临床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质量的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49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