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新生儿P53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12 10:47

  本文关键词:新生儿P53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P53基因多态性 环境因素 PCR-RFLP 低出生体质量儿 新生儿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53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低出生体质量儿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母亲和新生儿资料,并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孕周进行分组,分为健康对照组和低出生体质量组,其中低出生体质量组包括早产儿组和小于胎龄儿组。使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外周血p53基因的2个多态性位点p53codon72、p53PIN3(rs1042522,rs17878362)并比较各自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与胎儿性别、产妇文化程度、产前检查和居住地有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710、1.055、0.825、-0.676。2.p53codon72位点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82,P=0.001)而p53PIN3位点的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566,P=0.754)。p53codon72位点Pro/Pro基因型在早产儿组和小于胎龄儿组的分布明显高于健康对组,其两组携带Pro/Pro基因型风险与健康对照组的OR值分别为2.317(95%CI:1.290~4.162,P=0.002)、2.805(95%CI:1.599~4.919,P=0.000)。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p53codon72位点多态性与低出生体质量遗传易感性存在相关性,,Pro等位基因可能是低出生体质量的遗传易感基因。
【关键词】:P53基因多态性 环境因素 PCR-RFLP 低出生体质量儿 新生儿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8-9
  • 前言9-10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0-20
  • 1.1 研究材料10
  • 1.2 主要试剂10-11
  • 1.3 主要仪器11-12
  • 1.4 试验方法12-19
  • 1.5 统计学处理19-20
  • 2 结果20-23
  • 2.1 低体质量儿出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20
  •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0-21
  • 2.3 三组人群p53codon72位点基因型携带频率比较见表321-22
  • 2.4 三组人群p53PIN3位点基因型携带频率比较见表422-23
  • 3 讨论23-30
  • 3.1 环境因素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23-24
  • 3.2 p53的原始功能24-25
  • 3.3 P53 与 LIF 对生殖能力的影响25-28
  • 3.4 p53基因多态性对胚胎的影响28-30
  • 3.5 p53codon7230
  • 4 结论30-32
  • 参考文献32-37
  • 综述37-59
  • 参考文献53-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9-60
  • 致谢60-62
  • 附录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喜乐;;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喂养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4期

2 黄晓春;李苏玲;左金连;;32例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3期

3 黄志碧,韦业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危险因素[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杨春艳;;1例三胞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年21期

5 朱晓梅;伏星驰;;早期间断使用铁剂预防低出生体质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29期

6 孟娥;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体温管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23期

7 高玲;Gilles GRANGE;;B超在低出生体质量儿体质量估计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12期

8 王净非;;1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9 汪萍,杨林,杨月,钮晓清,周利荣,周琴;低出生体质量儿169例住院原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左国荣;;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8年4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灵燕;张杰英;马毓梅;史淑芬;张祥宏;;子宫内膜息肉病理形态学特点及Ki—67和P53表达特征的初步探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亚男;;共表达siRNA-VEGF与p53质粒治疗前列腺癌的体内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3 陈萍;傅华;胡义德;;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开龙;何娅妮;王燕;陈菁;王建民;;p53抑制尿毒症血清诱导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王翔;刘艳辉;毛庆;刘进平;游潮;;突变P53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化疗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A];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周承志;欧阳铭;李时悦;彭玉娜;谭获;;化疗联合胸腔内注入重组人p53腺病毒或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胡建功;宋立刚;金小萍;张力;赵旭梅;王竹君;王宁;;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E-cadherin和p53的表达研究[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梁晓宁;郭瑞军;于泽兴;张颖;初玉萍;张建军;;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在治疗晚期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丽霞;李丽;孙瑞芳;白玮;薛仰群;;Ki-67与P53在肺硬化性血管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10 万汉锋;刘国钧;刘学军;凡启军;金建新;黄加云;张普;陈波蓓;;p21WAF1/CIP1、p5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李天舒;东亚人群p53基因与纬度相关[N];健康报;2009年

2 王鹏;新生儿的家庭护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3 范睿;新生儿啼哭的辨别(一)[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冯桃莉;新生儿为何易吐奶[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怎样呵护新生宝宝[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叶敏娇;新生儿疝气家长莫慌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7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科副主任护师 陈敏;新生儿务必筛查听力[N];保健时报;2011年

8 湖南 彭小明;新生儿肚子大正常吗[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李艳芳;新生儿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郭振东;衡量小儿发育优劣有标准[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新型微管结合蛋白NuSAP的有丝分裂期调控功能及DNA结合能力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赵宇;TAT-ODD介导的p53融合蛋白的靶向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3 许钟;P53基因突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关系的meta分析及P53抑制蛋白iASPP转录调控机制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申海莲;SGT及其相关蛋白功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颖;中心体与端粒酶在大鼠肝癌与小鼠皮肤癌发生中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6 邬国斌;肝细胞癌中ASPP1、ASPP2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王昕;紫外照射后p53与septin2的相互调节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庞然;蛇葡萄根乙醇提取物通过p53信号通路发挥抗乙肝病毒作用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飞;肿瘤发生及治疗过程中p53蛋白线粒体迁移及相关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红梅;联合检测p53基因和端粒酶对肺癌的诊断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少晶;新生儿P53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系[D];桂林医学院;2013年

2 徐爱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吸烟大鼠脑细胞凋亡及P53表达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宗强;Survivin、P53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李亮;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53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仲江波;PTEN和P5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叶敏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LK1的表达及其意义[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江涛;P53基因及13号染色体缺失与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8 倪成亮;重组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治疗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体外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李振红;转人抗癌基因P53鸡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永春;食管癌组织中MT-3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8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018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d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