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食源性传播途径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2:03
本文关键词: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食源性传播途径探究
【摘要】:【目的】监测腹泻儿童艰难梭菌感染状况,以及对院内环境中艰难梭菌污染进行调查,分析儿童艰难梭菌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探索艰难梭菌食源性传播的可能性;通过分析艰难梭菌及其他腹泻病原体在腹泻儿童中的分布,了解其合并感染的现状。【方法】1.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选取209例苏大附属儿童医院腹泻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粪便样本,进行厌氧增菌培养,采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菌株DNA,以艰难梭菌看家基因tpi、毒素基因tcd A和毒素基因tcd B为靶基因,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提取的DNA模板进行扩增。依据艰难梭菌培养及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的结果,有腹泻症状且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阳性者诊断为艰难梭菌感染患者。2.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利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收集到的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对艰难梭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作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研究对象不同特征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选取医院消化科病房,采集坐便器边缘、水龙头、门把手、陪护家属手部、病床护栏五个部位环境样本共120份,进行增菌培养并提取DNA模板,以PCR方法进行产毒艰难梭菌检测。4.对其他腹泻病原菌的检测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腹泻病毒采用相应检测试剂盒,结合常见腹泻病原体与艰难梭菌的检测结果,分析腹泻儿童中病原体的分布及艰难梭菌合并感染现状。【结果】1.对209例临床腹泻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艰难梭菌tpi基因阳性48例,占样本总数的23.0%(48/209)。其中产毒艰难梭菌(毒素基因A/B阳性)共32例,根据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标准,监测腹泻儿童中艰难梭菌感染率为15.3%(32/209)。2.对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月龄可能是CDI发病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OR=0.221)。对儿童艰难梭菌感染其他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入院前腹泻时间(p=0.007,OR=3.395)、水样便(p=0.013,OR=5.011)及发热症状(p=0.039,OR=2.486)三项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3.艰难梭菌感染患儿中23例(23/31,74.2%)为入院后两日内发生腹泻,且入院前6周内并无住院经历,属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医院内采集的120份环境样本中,仅1例采自坐便器边缘的样本中检测出艰难梭菌,其毒素检测结果显示B毒素阳性。4.在209例腹泻患儿中,共127例(60.8%)患儿检测出病原微生物,其中30例(30/127,23.6%)存在合并感染情况。检出病原体中病毒感染占72.8%,其中轮状病毒居于首位,其次为杯状病毒;细菌感染占27.2%,其中艰难梭菌居首位,其次为沙门菌。发生合并感染的30例病例中,与其他病原发生合并感染最多的为轮状病毒(23/30,76.7%),其次为杯状病毒(17/30,56.7%)及艰难梭菌(16/30,53.3%)。【结论】1.苏州市腹泻患儿中艰难梭菌感染率较高,且易与其他常见腹泻病原体发生合并感染,提示对其进行监测的必要性。2.艰难梭菌感染患儿中社区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所占比例高,且添加辅食后的儿童占比较高,提示其食源性传播的可能性,6月龄以上婴幼儿喂养中须注意饮食卫生以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3.艰难梭菌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中水样便及发热症状明显,可辅助对艰难梭菌感染作出快速诊断。
【关键词】:艰难梭菌感染 儿童 危险因素 食源性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25.1
【目录】:
- 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引言11-13
- 第一部分 腹泻儿童中艰难梭菌感染现状调查13-20
- 1 材料与方法13-15
- 1.1 研究对象13
- 1.2 标准菌种13
- 1.3 仪器与试剂13-14
- 1.4 引物和探针14
- 1.5 实验方法14-15
- 2 结果15-17
- 2.1 PCR检测结果15-17
- 2.2 感染情况统计17
- 3 讨论17-20
- 第二部分 艰难梭菌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感染途径的研究20-33
- 1 材料与方法20-23
- 1.1 环境监测20-21
- 1.2 影响因素分析21-23
- 2 结果23-29
- 2.1 院内环境感染监测23-24
- 2.2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24
- 2.3 艰难梭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24-25
- 2.4 艰难梭菌感染其他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25-27
- 2.5 艰难梭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27-28
- 2.6 艰难梭菌感染其他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28-29
- 3 讨论29-33
- 第三部分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分析33-42
- 1 材料与方法33-37
- 1.1 研究对象33
- 1.2 仪器与试剂33-34
- 1.3 检测方法34-37
- 2 结果37-39
- 2.1 病原体检测结果37
- 2.2 合并感染情况统计37-38
- 2.3 病原微生物不同性别、年龄的感染情况38-39
- 3 讨论39-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50
- 综述:儿童中艰难梭菌感染现状50-59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59-60
- 附录 腹泻儿童信息调查表60-62
- 致谢62-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炀;陈军华;朱朝敏;许红梅;刘作义;;重庆婴幼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耿岚岚;龚四堂;何婉儿;;2003~2006年广州地区婴幼儿水样腹泻的病原学分析[J];广东医学;2008年08期
3 魏跃红;李美霞;罗雷;康燕;杨智聪;;2005-2008年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年04期
4 李伟;楼金吐;尚世强;李华美;周明明;;杭州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12期
5 邓爱萍;孙立梅;莫艳玲;方苓;康敏;谭小华;李晖;林锦炎;;广东省2012年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年02期
6 肖凤娟;周浩;唐道洲;冯茜;蔡秀芝;孙波;郭淑珍;;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流行特征及病原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年03期
7 杨峻山;杨晓霞;李晓春;;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年04期
8 田宏;雷s,
本文编号:1081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0810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