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1型和2型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1 23:31

  本文关键词: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1型和2型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胆汁淤积 胆汁酸 HSD3B7基因 AKR1D1基因 鹅去氧胆酸 AKR1D1基因 错义突变 定点诱变 转染 蛋白表达 AKR1D1基因 家系分析 羊水 产前诊断


【摘要】:第一部分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1型和2型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谱目的:探索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CBAS)1型和2型在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中的地位,分析CBAS1型和2型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谱,为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肝病门诊就诊,表现为胆汁淤积症或曾有胆汁淤积症,临床考虑胆汁酸合成障碍可能或不明原因肝内胆汁瘀积症者,采用尿液胆汁酸谱分析,基因检测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诊断胆汁酸合成障碍。确诊CBAS1型和2型病例为研究对象,基因确诊的PFIC1型和2型,或曾行尿液胆汁酸谱分析除外胆汁酸合成障碍者为对照组,收集患儿详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及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例CBAS1患儿HSD3B7基因检测到14种突变,除c.45_46delAG外均为新发现的突变,包括G88R、S162P、R228Q、P264T、P264T、T323M、Y344C、 W36C、c.474delC、c.544delC、c.544insC、c.988-990delACC、c.1040delT。5例CBAS2患儿AKR1D1基因检测到6种突变,Y132X为无义突变,933delG为移码突变,R266Q与日本报道患儿相同,D53G、D241V和R307C为新发现的错义突变。CBAS1和2患儿存在肾脏结构异常的比例(6/12,50%)明显高于PFIC1和2患儿(1/21)(P值为0.005)。CBAS1和2患儿GGT中位值为44 IU/L(8IU/L-70 IU/L)和TBA中位值为88.25 μmol/L(7.1μmol/L-392.1 μmol/L),明显低于曾行尿液胆汁酸谱分析排除CBAS患儿(P值分别为0.0036与0.000)。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经CDCA治疗后,多数CBAS1型和2型患儿黄疸消失,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尿液胆汁酸谱恢复正常。结论:本研究确诊10例CBAS1和5例CBAS2患儿,证实了CBAS1和2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要病因。CBAS1和2基因突变谱广泛。肾脏结构异常是一种值得注意的临床表现,血清低GGT与低TBA是CBAS1和2型的主要生化特征。早期采用CDCA治疗效果显著。第二部分AKR1D1基因错义突变对酶蛋白功能影响的初步探索目的编码△4-3-氧固醇-5 β-还原酶的AKR1D1基因4种突变D53G、D241V、R266Q和R307C是本课题组检出的新突变,本研究应用体外表达的方法对这4种错义突变进行功能分析,初步探索其突变效应和致病性质。方法(1)从肝脏手术废弃组织中获得AKR1D1 cDNA;(2)构建野生型表达质粒pcDNA4-AKRlDl;(3)应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含有4种突变型AKR1D1 cDNA的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抽提质粒并测序验证;(4)使用pcDNA4. O-EGFP质粒转染与HEK293细胞摸索最佳转染条件;(5)将含有野生型和突变型AKR1D1 cDNA的表达载体pcDNA4瞬时转染HEK293细胞;(6)转染48小时后抽提蛋白质,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量。以野生型AKR1D1作为参照,计算突变型AKR1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各组间统计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1)成功构建了含有AKR1D1基因的野生型及4种突变型质粒:pcDNA4.0-AKR1D1质粒,pcDNA4.0-AKR1D1-D53G质粒,pcDNA4.0-AKR1D1-D241V质粒,pcDNA4.0-AKR1D1-R266Q质粒,pcDNA4.0-AKR1D1-R307C质粒;(2)野生型和突变型AKR1D1蛋白过表达于HEK293细胞;pcDNA4.0-AKR1D1-D53G和pcDNA4.0-AKR1D1-D241V蛋白表达量高于pcDNA4.0-AKR1D1(P值分别为0.041,0.032),pcDNA4.0-AKR1D1-R266Q和pcDNA4.0-AKR1D1-R307C蛋白表达量与pcDNA4.0-AKR1D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485,0.155)。结论成功表达野生型及突变型的AKR1D1于HEK293细胞,4个错义突变蛋白表达量无明显降低,对酶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酶活性研究。第三部分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一家系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目的 分析已确诊的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患儿一家系AKR1D1基因突变情况,探索采用羊水细胞DNA测序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患儿父母外周血标本,第二胎妊娠20周胎儿羊水细胞及培养两周后细胞,提取基因组DNA,扩增AKR1D1基因外显4和外显子7的编码区及侧翼序列,采用Sanger法直接双向测序。采集胎儿出生后外周血标本及小便标本,分别采用血生化化验、尿胆汁酸谱分析和突变位点检测进行验证。结果 患儿为AKR1D1基因,c.396CA和c.722AT复合杂合突变组,患儿父亲携带AKR1D1基因c.396CA杂合突变,患儿母亲携带AKR1D1基因c.722AT杂合突变。第二胎妊娠20周胎儿羊水细胞、羊水细胞培养两周后细胞、及患儿出生后外周血细胞,均未发现致病突变。胎儿出生后小便未发现异常胆汁酸。结论AKR1DI基因,c.396CA和c.722AT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直接双向测序检测突变位点可对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家系进行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Jing Zhao;Ling-Juan Fang;Kenneth DR Setchell;Rui Chen;Li-Ting Li;Jian-She Wang;;Primary 4-3-oxosteroid 5β-reductase deficiency:Two cases in Chin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47期



本文编号:1242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242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5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