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EV71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抗EV71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肠道病毒71型 中和保护抗体 中和表位 机制研究
【摘要】: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 EV71)是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能引起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感染以婴幼儿多见[1],尤其在亚太地区具有明显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仅2008年到2012年中国大陆地区多次暴发手足口病,死亡超过2000例,成为严重危及公共健康的问题[2]。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3],其基因组由一条正链单股RNA组成,含有7408个核苷酸,病毒颗粒直径约300,是一个对称的二十面立体球形结构,包含60个由VP1~4四种蛋白拼装的五聚体亚单位,VP1~3三种蛋白各自形成三明治折叠结构相互连接暴露在病毒颗粒的表面,VP4蛋白包埋在病毒衣壳内[4,5]。 目前EV71感染的防治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致病机制和流行趋势尚不明确,临床上既无有效疫苗用于预防感染,又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疫情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得到缓解。基于这种现状,研制抗EV71保护性抗体的策略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尽管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几株抗EV71中和性抗体及中和表位,但保护机制和结构基础依然未知。 本研究利用EV71病毒及其衣壳蛋白联合免疫小鼠,筛选得到14株抗EV71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了14株杂交瘤细胞上清与EV71病毒灭活疫苗的相对结合力。保护实验证明,14浓缩抗体上清中7株对抑制EV71导致的细胞病变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我们进一步将这7株细胞株腹腔注射制备鼠源性抗体并纯化。体外细胞保护试验证明有4株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的降低EV71对RD细胞的侵染,在100ug/ml的浓度时,单抗2G12和12B6能保护60%以上的细胞免于病变。病毒空斑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4株单抗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免疫印迹发现7株单抗中有3株均不结合变性状态下的病毒的重组VP1蛋白,提示这3株抗体识别的可能是空间表位。其余4株抗体均可识别VP1上的线性表位。 为明确中和性抗体2G12的作用表位,我们利用噬菌体展示随机十二肽库对2G12进行了表位淘选,筛到一段结合位点215KQEKD219,,进一步合成表位肽P2可与2G12特异性结合,并且能够竞争性阻断2G12与EV71的结合。 抗体2G12的中和表位位于EV71外壳蛋白VP1的GH loop区域,有研究表明VP1的GH loop在病毒脱壳构象改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2G12中和性抗体的作用机制,我们全基因合成并表达了EV71细胞受体SCARB2胞外段蛋白。通过ELISA验证了SCARB2胞外段的结合活性,SCARB2可与EV71、VP1蛋白结合,且结合不受抗体2G12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将不同条件下病毒感染的细胞采用RT-PCR进行检测,通过计算病毒RNA相对拷贝量我们发现,保护性单抗2G12并不能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而是影响了病毒入侵的脱颗粒过程,从而抑制了病毒对细胞的侵染。因此,我们认为中和抗体2G12是通过影响了病毒脱颗粒的关键功能域GH LOOP的构象改变,进而阻碍了病毒RNA释放进入细胞内质,保护宿主细胞免受病毒感染。 本课题筛选获得了四株有效的抗EV71单克隆抗体,鉴定了1株强中和保护抗体的识别表位,并首次从病毒脱颗粒的角度上阐述了2G12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保护机制。为进一步抗体药物的研究和防治EV71感染流行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华;方小楠;;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1年03期
2 赵敏;陈菊梅;;2008年我国几种传染病的流行动向[J];传染病信息;2009年01期
3 张晨宇;李树锦;程邦宁;;手足口病病原体EV71和CoxA16的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4 曾洪武;黄文献;林飞飞;谢娜;陆普选;干芸根;;EV71型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期影像表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年04期
5 荣慧;;界首市2008~2012年界首市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6 利汉其;廖友明;白翠芬;;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分级治疗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3年23期
7 温金璇;张春梅;;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年01期
8 卢美君;朱朝敏;;重症手足口病心血管系统损害及诊治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4年02期
9 罗文英;赵卫;彭亮;余晶仪;张立科;张文炳;曹虹;;肠道病毒71型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初步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杨德华;易冬玲;谭钧元;周晓飞;蓝英;张朝勇;张亦维;龙露萍;李继科;;西部某医院484例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加亮;高加梅;国泰;;我国人类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概述[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2 Huanying Zheng;陆靖;Yong Zhang;Hiromu Yoshida;Xue Guo;Leng Liu;Hui Li;Hanri Zeng;Ling Fang;Yanling Mo;Lina Yi;Toru Chosa;Wenbo Xu;Changwen Ke;;Prevalence of Nonpolio Enteroviruses in the Sewage of Guangzhou City,China,from 2009 to 2012[A];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3 Fang Qiaoyun;Ju Xiongfei;Liang lihuan;许岸高;;Epidemiology and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Huizhou City between 2008 and 2011[A];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娟;肠道病毒EV71 VP1基因的优化和免疫原性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2 陈盼;人肠道病毒71型和日本脑炎病毒进入细胞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王蓓;EV71拮抗I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王骥涛;2009年河南省洛阳市、开封市手足口病病原谱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5 邓军霞;靶向5’UTR的化学修饰siRNAs抑制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王晓雯;高致病小RNA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部分颗粒的免疫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7 刘颖;EV71与干扰素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8 李华军;抗菌肽对变形链球菌作用机制以及MurA靶点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9 吕铁钢;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小鼠脑线粒体损伤及可能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10 陈豪泰;口蹄疫基因工程病毒拯救及其舌下免疫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红娟;肠道病毒71型H6株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适应[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咸蕴;以肠道病毒71型3C蛋白酶为靶点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筛选[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鑫;EV71型手足口病VLP疫苗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4 冯云;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诊断活动性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吕玉春;靶向EV71 VP1基因si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筛选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刘雯;2008-2010年开封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7 袁晓晶;肠道病毒71型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机制的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13年
8 许立;发展检测肠病毒71型(EV71)感染之单克隆抗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郭亚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中儿茶酚胺含量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D];大理学院;2013年
10 陈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肾上腺素致大鼠神经源性肺水肿肺组织中的AQP5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3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28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