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19:07

  本文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比较完全性川崎病(CKD)与不完全性川崎病(IKD)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研究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4年12月年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住院的KD,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差异。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CKD组中丙球蛋白无反应组与有反应组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KD组,中性粒细胞计数(SEG%)在丙种球蛋白有反应组及无反应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CKD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谷草转氨酶、血清钠离子在丙种球蛋白有反应组及无反应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CKD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与淋巴结肿大增加、中性粒百分比呈正相关,与血清钠离子降低呈负相关。结论:在IKD中,SEG%是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组的高危因素;在CKD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谷草转氨酶、血清钠离子、淋巴结肿大是发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危险因素,其中淋巴结肿大、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钠离子降低是发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勤,陈梅;川崎病13例误诊分析[J];新医学;2000年12期

2 秦玉明,周爱卿,贲晓明,沈捷;川崎病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动态变化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年05期

3 陈华云,闵玲,曾晓燕;川崎病1例报告[J];交通医学;2000年02期

4 王虹,于宪一,朴英爱;川崎病合并多脏器受累一例[J];小儿急救医学;2000年03期

5 廖若莎,陈汉华,杨华萃;川崎病的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3期

6 颉立文;川崎病18例临床分析[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0年02期

7 彭小明,汪秋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42例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04期

8 周立娜,梅柏如;川崎病17例误诊原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冯琳,张宝玺;川崎病误诊1例[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年01期

10 张文英,石国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佐日汗;蔡招华;刘亚黎;;年长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胡剑威;冯金山;王轶;;川崎病十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张俊;桂永浩;杨毅;;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变化及其意义[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陆文文;张园海;褚茂平;吴蓉洲;陈其;项如莲;;川崎病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孙玉婵;;132例川崎病诊治体会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邓义芳;;心电图检查对川崎病诊断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张俊;桂永浩;杨毅;;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变化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陈谨萍;李军;李垣君;李海翩;;川崎病19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彦晓;贾天明;徐灵敏;袁艳;;93例不完全川崎病和完全川崎病患儿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10 李晓辉;李瑞燕;徐酉华;周敏;张励;李晋蜀;;川崎病病原研究资料的系统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沙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 杨琴;川崎病误诊为淋巴结炎[N];大众卫生报;2013年

2 江西省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教授 刘跃梅;发热超一周 警惕川崎病[N];大众卫生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赵绍华 特约记者 侯晓菊;川崎病:孩子心脏第一杀手[N];健康时报;2004年

4 通讯员 张群 实习生 柏玲 记者 倪秀萍;省人医半月接到两例“川崎病”[N];南京日报;2005年

5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治川崎病首推阿司匹林[N];保健时报;2007年

6 张献怀;别把川崎病当感冒[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余素明 张献怀;别把川崎病当感冒[N];健康报;2007年

8 张献怀;川崎病、感冒不要混淆[N];健康时报;2007年

9 张献怀;警惕:不要把川崎病当成感冒[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张献怀;川崎病当感冒治 后果很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奚立;肿瘤坏死因子α和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刘晓琴;川崎病恢复晚期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及预测指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刘芮汐;抵抗素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彭华;1,25(OH)_2D_3及其受体在川崎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胡景伟;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的循证医学研究与57例KD患者临床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俊;川崎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NOS及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覃丽君;LCWE诱导小鼠冠状动脉炎的实验研究—川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永;149例川崎病回顾性分析及AngⅡ、8-ISO-PGF2a、ox-LDL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和意义[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盛丹丽;糖皮质激素治疗KD冠脉损害的meta分析及冠脉损伤危险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3 石晓莉;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不完全型川崎病的疗效分析[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4 朱琳;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单中心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王丽平;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及评分体系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何先凤;血红素加氧酶-1联合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蒋真;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10年临床变迁[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金玉凤;川崎病患儿血浆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D];皖南医学院;2015年

9 梁秋月;50例川崎病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与随访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赵俊山;川崎病调节性细胞亚群异常机制的初步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293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293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7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