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新生儿血压的分布现况及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0 16:47

  本文选题:新生儿 切入点:血压 出处:《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描述新生儿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分布现况,建立正常新生儿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范围,并分析可能影响新生儿血压和低出生体重的的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首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如下资料:孕产妇及新生儿父亲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史、既往疾病史、高血压家族史以及体格检查结果;产妇孕产史,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和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出生体重、头围、身长、有无畸形和先天性疾病,新生儿APGAR评分。其次,利用迈瑞VS-800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仪测量新生儿血压。调查对象来自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262名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212名在安庆市立医院、105名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58名在宣城市宣州区妇幼保健所以及57名在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出生的694名活产新生儿,取得其父母知情同意之后测量新生儿血压并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血压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男性新生儿的收缩压正常波动范围为56.55~93.29mmHg,舒张压正常波动范围为25.16~54.92mmHg;女性新生儿的收缩压正常波动范围为57.20~94.08mmHg,舒张压正常波动范围为26.19~55.47mmHg;血压水平在24小时和48小时两个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24小时的舒张压正常波动范围是24.75~54.29mmHg,收缩压正常波动范围是53.87~93.23mmHg;48小时的舒张压正常波动范围是26.60~55.96mmHg,收缩压正常波动范围是59.90~93.46mmHg。 新生儿24小时收缩压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少数民族,家庭住址偏远,孕期食用动物油以及腌制食品,早产,产前检查次数少,妊娠合并症以及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血压偏低的影响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产妇少数民族,产前检查次数少以及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血压偏低的可能危险因素。48小时收缩压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从事体力劳动作业,婴儿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孕妇在孕期食用动物油偏多、食用鸡蛋少,孕妇存在妊娠合并症和孕期疾病,新生儿早产以及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血压偏低的可能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回归结果则显示产妇孕前从事体力劳动作业以及食用蔬菜过多或过少是新生儿血压偏低的可能危险因素。 新生儿24小时舒张压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在孕期食用动物油偏多,产前检查次数少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血压偏低的影响因素;而多因素回归则发现食用动物油过多是新生儿血压偏低的可能危险因素。48小时舒张压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从事体力劳动作业,婴儿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孕妇在孕期食用动物油偏多,孕妇存在妊娠合并症,新生儿早产以及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血压偏低的可能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回归则发现产妇受教育水平低以及从事体力劳动作业以及食用蔬菜过多或过少为新生儿血压偏低的可能影响因素。 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家庭住址边远,婴儿母亲为少数民族,孕母终止妊娠时间较早,父母从事较重体力劳动职业,父母BMI值低,母亲孕期食用油种类、食用肥瘦肉比例不均,母亲孕期每周食用鸡蛋量、鱼量、肉量、牛奶量不足,母亲孕期口味偏重,家庭其他成员吸烟,母亲孕期与家庭成员相处不融洽,母亲存在产时并发症、妊娠合并症,母亲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孕母增重少,双胎等可能是影响低出生体重的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双胎、早产、产前检查次数少、孕期感染以及父亲低BMI值是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母亲非孕期和孕期的相关因素可能会影响新生儿血压和出生体重结局,通过增加孕期体格检查次数和对孕妇进行宣教可以改善新生儿的血压状况以及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玲;程秀永;朱长连;李同川;;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2 杨传珠;;新生儿角膜径和眶距的测量[J];贵州医药;1982年06期

3 陈霞英;;介绍新生儿简易减速输液器[J];中华护理杂志;1982年02期

4 吴荣熙;陈鸿鸿;;新生儿坏死性肠炎[J];浙江医学;1982年02期

5 刘世耀;;新生儿自发性胃破裂一例[J];宁夏医学杂志;1983年06期

6 吴彤;;维生素E在新生儿及婴儿早期的应用[J];中国医刊;1984年12期

7 张伊璜;;新生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4年03期

8 张经;;新生儿胃破裂三例[J];天津医药;1984年03期

9 冯泽惠;;新生儿提前接种卡介苗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84年06期

10 吴仕孝;;新生儿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三)[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国;张金萍;陈超;;新生儿TLR4基因多态性与G-菌感染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蒋小平;杨纲;陈大鹏;熊英;;新生儿急腹症[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3 Dzazayery,A;潘丽梅;;影响新生儿营养状况的因素[A];第一届妇幼营养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89年

4 李菁;孙建华;黄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预后相关因素[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娟;;新生儿面色的观察[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蒋小平;;新生儿肠闭锁的诊断与治疗(附112例报告)[A];中国西南地区第九届小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景玉芳;洪薇;;新生儿造口袋的改良及临床应用[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华德;郑少逸;赖文;高辉;卞徽宁;刘族安;黄志峰;魏丽君;孙传伟;;层流洁净技术在新生儿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黄金狮;陈快;戴康临;陶俊峰;陶强;;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治疗十年回顾[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卢桂玲;肖尹;王庆文;;新生儿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鹏;新生儿的家庭护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怎样呵护新生宝宝[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3 叶敏娇;新生儿疝气家长莫慌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范睿;新生儿啼哭的辨别(一)[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5 冯桃莉;新生儿为何易吐奶[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科副主任护师 陈敏;新生儿务必筛查听力[N];保健时报;2011年

7 ;哪些疾病影响新生儿智力?[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德国父亲在家照顾新生儿渐成时尚[N];人民日报;2007年

9 张涌滨;新生儿怎样预防感染[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10 毛晶晶;新生儿可测颈温[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哲文;甘肃省10043例新生儿听力联合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牟利军;慢性肾脏病血压节律紊乱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王宏伟;中国人群血压对冷加压试验反应的易感性研究及体重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4 傅雯萍;遗传因素在广西新生儿黄疸发病中的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姜立新;小儿先天性肾积水粘附分子表达及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肾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6 赵军;新生儿大脑组织光学参数的无损检测[D];清华大学;2005年

7 肖志辉;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陈安;光疗对新生儿外周血节律基因表达和血压节律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明霞;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10 齐小娟;宫内铅、镉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暴露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蓓蓓;新生儿血压的分布现况及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2 范雪瑾;孕母铁贮备与新生儿铁水平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朱薇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血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国华;NGF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逢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6 林梅芳;新生儿窒息后血浆褪黑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丽丽;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道清洗液中中性粒细胞上CD11b/CD18和其配体sICAM-1水平变化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胡雪峰;新生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与HIE的鉴别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包进;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IL-10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曹敏;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594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594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a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