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方法的比较
本文选题: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切入点: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造成多脏器病变,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WHO估算全球有大约1/3的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在感染初期一至两年大约5%的感染者可能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另外有5%的感染者可能在未来的一生中发生活动性肺结核。儿童,尤其是与结核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儿童是结核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关注的重要目标人群。目前,针对我国儿童结核潜伏感染的流行状况、检测方法、防控策略还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农村人口结核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队列研究”的基线数据,利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两种检测方法,评估四个研究现场农村儿童结核潜伏感染情况,分析该人群潜伏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一致性分析,探索适宜我国儿童人群特征的结核潜伏感染检测路径,为我国重点人群结核潜伏感染控制策略开发提供流行病学依据。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四个农村研究现场常住人口中5岁至15岁的儿童,通过基线筛查排除活动性肺结核现患者和有结核病病史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和基本健康情况资料。针对每一位研究对象均采用了TST和IGRA两种方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hen's kappa检验进行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2831名,其中TST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0mm)264 例(9.3%,264/2827),IGRA 阳性 71 例(2.5%,71/2831)。两种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一致率=88.0%;kappa值=0.125)。有卡介苗卡痕的研究对象中TST阳性的比例是无卡痕的研究对象的1.71(95%CI:1.26-2.31)倍,卡介苗出生后一次接种可能导致TST假阳性结果的产生。IGRA结果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史是TST阳性和IGRA阳性共同的危险因素。在有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的儿童中,TST和IGRA结果的一致性明显升高。结论:研究发现我国取消卡介苗加强免疫策略之后,新生儿一次卡介苗接种的现行策略仍然会影响TST结果。本研究提示首先采用TST初筛再用IGRA确认的两步法检测或将是更经济、更可靠的儿童结核潜伏感染检测手段。
[Abstract]:Background : Tuberculosis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which is seriously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 which is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 which can cause multiple organ pathological changes .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test results was poor ( coincidence rate = 88.0 % ; kappa number = 0.125 ) . Conclusion :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strategy of BCG vaccination in neonates is not affected by BCG vaccination . Conclusion :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urrent strategy of BCG vaccination in children with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s not affected by BCG vaccination . Conclusion :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strategy of BCG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tuberculosis is not affected by BCG vaccin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2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伟云;谢立信;;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在角膜潜伏感染的研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2年02期
2 谢静;李太生;;清除体内潜伏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新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48期
3 闫明,,张士瑞,周灏;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潜伏感染及其预防和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年03期
4 辛田田;黎友伦;;结核潜伏感染诊断方法新进展与临床应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年04期
5 彭超;王洪海;;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方法的新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0年01期
6 何世坤;;关于单纯疱疹病毒在角膜潜伏感染的研究综述[J];眼科新进展;1991年04期
7 任宏伟,谢立信;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在三叉神经节潜伏感染的实验研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9年05期
8 曲仪庆,黄绍光;腺病毒潜伏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3年01期
9 高荣保,王明丽,陈敬贤;人巨细胞病毒潜伏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5年03期
10 Rapp F;;单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及其同肿瘤的关系[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谢鹏;李平;;应激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再激活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黄文;谢鹏;李平;朱丹;;三种接种方式制备小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潜伏感染模型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立群;高孟秋;吴晓光;刘菲;李雪莲;谢莉;;肺结核和结核潜伏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NA差异表达的研究[A];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刘菲;张宗德;陈曦;杨新婷;杜凤娇;刘洋;贾红彦;古淑香;马s
本文编号:1724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72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