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艾灸肺俞穴治疗儿童哮喘冷哮证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8-04-25 12:43

  本文选题:哮喘 + 艾灸 ; 参考:《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肺俞穴治疗儿童哮喘冷哮证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哮喘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哮喘冷哮证患儿8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艾灸双侧肺俞穴治疗,观察CRP、IgE、IL-1、IL-6、EOS水平及肺功能和症状积分的变化,对比2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RP、IgE、IL-6、EOS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观察组FEV1、PEF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73.81%)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结论艾灸肺俞穴治疗儿童哮喘冷哮证急性发作,可以明显降低患儿CRP、IgE、IL-6、EOS水平,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acute attack of cold asthma in children and provide clinical evidence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asthma. Methods Eighty-seven children with cold asthma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xibus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xibustion at both sides of Feshu point. To observe the level of IL-6 EOS, pulmonary function and symptom scor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RP IgE, IL-6 and EO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EV1 / PEF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ymptom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oxibustion at Feshu poi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evel of IL-6 EOS and improve lu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old asthma.
【作者单位】: 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554503)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计划(2016QK041)
【分类号】:R2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长鸿;艾灸治疗热病验案2则[J];江西中医药;2001年05期

2 张丽颖,王晶,尹丽曼;体针配合艾灸治疗癃闭1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06期

3 徐宓宓;艾灸治疗失眠7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年10期

4 王玉红;艾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5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09期

5 王玉红;艾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03期

6 袁志明,徐清波;艾灸治疗瘰疬65例[J];中国针灸;2004年09期

7 费景兰;刘姝;冯宝荣;;艾灸治疗术后呃逆28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6年02期

8 刘春华;孙春红;马保贤;;艾灸治疗术后腹胀[J];浙江中医杂志;2006年03期

9 朱静;李俊霞;;电针加艾灸治疗难治性面瘫60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10 张燕超;杨威;;艾灸过敏1例[J];北京中医;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艳冰;;实测经络电针配合艾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6例[A];第8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安徽省针灸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志杰;张福会;黄丽娜;姚益龙;;蕲艾灸治疗产后排尿异常54例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王庆雷;路聚更;李中堂;樊翠红;王红全;陈红旗;陈书秀;;艾艾灸治疗艾滋病效果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铁雷;;艾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伟;刘梅;王立公;;多功能艾灸治疗床的研制意义及临床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周春姣;杨丽明;李莉;胡琼;;腧穴热敏化艾灸早期干预术后病人便秘的疗效观察[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王静;黄穗平;邝宇香;;中药配合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成玉;勒怨悛;;艾灸治疗白癜风22例疗效观察[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思成;曹烈虎;李卓东;张前进;扶小明;苏佳灿;张春才;;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晓泓;韩毳;张露芬;郭顺根;;艾灸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星海;艾灸流行:新时代的迷信[N];北京科技报;2010年

2 靳朝辉 王丽霞;开创艾灸新疗法 拓展行业新坐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周颖;小艾灸 防大病[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宋南昌;艾灸治疗带状疱疹[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安徽省中医院 秦黎虹;艾灸治疗糖尿病足[N];健康报;2009年

6 早报记者 肖婷;家庭保健艾灸将展开首轮推广[N];东方早报;2011年

7 宋南昌;艾灸治疗急性尿潴留[N];家庭医生报;2008年

8 杨慎峭 刘旭光 余曙光;艾灸治疗关节炎机制与细胞因子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宋南昌;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宋南昌;艾灸治疗荨麻疹[N];家庭医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菲;艾灸调控实验性RA模型T细胞功能的PD-1/PD-L1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耀;基于胆碱能抗炎通路的艾灸治疗实验性RA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罗荣;交感神经在艾灸治疗实验性RA中的作用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郑欣;膝三针配合艾灸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杨馨;艾灸调控RA滑膜细胞功能的JAK-STAT信号通路负反馈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马文彬;艾灸治疗RA抗炎效应的HPAA节律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刘献祥;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宇晨;艾灸对调控IL-17的佐剂型RA大鼠足趾肿胀度与形态学的影响变化[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黎海军;艾灸治疗实验性RA关节骨破坏的破骨细胞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耿煜;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血浆HPLC-MS代谢组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何蛟龙;基于光声断层扫描成像系统的艾灸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徐骁;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性评价及其治疗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何道有;艾灸头部组穴对V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血管共生影响的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周俊梅;艾灸对不同肿瘤模型的抑瘤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张欣;益君康联合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王佳丽;针灸对环磷酰胺化疗小鼠血清中FL与MIP-1α含量影响的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任继刚;艾灸治疗实验性RA大鼠的抗炎效应及对滑膜组织mPD-1、mPD-L1表达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01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801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4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