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固定架在治疗儿童四肢近干骺端损伤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骨骺 + 干骺端 ; 参考:《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外固定架及其他固定方式在儿童四肢近干骺端损伤中的应用,对不同的治疗方式疗效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期更好地指导外固定架在治疗儿童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研究我院在2011年至2012年间就诊的57例四肢近干骺端损伤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外固定架固定组为治疗组,其他治疗方式组作为对照组,定期拍片复查,并记录两组患儿的X片的变化、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邻近关节的功能等恢复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 结果:两组患儿在随访时间内最终全部愈合。 结论:外固定架因其创伤小,,固定可靠并且拆卸方便无需二次手术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在治疗儿童的四肢近干骺端的损伤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适合的治疗思路。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fixator and other fixation methods in children with proximal metaphysis injury of extremities, and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fix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fracture. Methods: from 2011 to 2012, 57 children with near metaphyseal injury of extremiti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ternal fixation group was treated as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other treatment mode group was used as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X ray,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and the function of adjacent joints were recorde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Results: all the children in the two groups finally heal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the external fixator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 because of its small trauma, reliable fixation and convenient disassembly without secondary ope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东;贺卫东;孙喜山;;单边外固定架加植骨治疗严重Pilon骨折22例[J];人民军医;2010年03期
2 刘建,王志刚,胡蕴玉,金格勒,袁志,孟国林,李丹;外固定架及重组合异种骨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与骨不连[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年11期
3 王思灿,杨林,肖文,胡德志,张文戈,罗霄;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及骨缺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年01期
4 张同润;周春梅;陈震宇;;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治疗体会[J];河北医药;2007年02期
5 金志江;汪卫忠;;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Ⅲ骨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1期
6 王思灿;胡德志;李春;张文戈;黄亮;;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在骨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07期
7 李永军;吕志刚;牛淑芹;王广超;李伟标;;Pilon骨折的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6期
8 胡联英;汤晓正;刘亚云;;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粉碎Pilon骨折[J];江西医药;2009年01期
9 张光耀;;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10期
10 胡永召;李亚娟;;T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希瑞;臧建成;孙涛;刘月驹;刘大伟;张英泽;;双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两干骺端高能量损伤[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林娟娟;;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下肢不等长的围手术期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荣卫平;;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术的观察与护理[A];第12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宋建英;;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62例的护理体会[A];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年会暨中西医骨伤护理观摩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文辉;王辉;毛科旺;杨生旺;李建生;;三维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A];玉溪市第三届二次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慧芬;;外固定架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术后护理[A];“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程安源;张妍;王红燕;张玉洁;;可动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部创伤21例[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一平;姚一民;于学军;张聪;;AO外固定架治疗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林宁;;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架的护理[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林旭;郭勇;刘跃辉;段宏;谭伦;王荣诗;屠重棋;陈孟诗;黄学进;;跨腕关节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对比研究[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新海;为增高断腿不值得[N];健康报;2005年
2 王进;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不可忽视[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刘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特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4 本报记者 姬薇;白衣天使的内心烛光[N];工人日报;2008年
5 ;疾病检查常规[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6 方明;上肢保暖套制作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7 朱艳冰;医疗救援的历史跨越[N];河北日报;2008年
8 王春艳 刘岩;市中心医院治疗复杂骨盆骨折又辟新径[N];承德日报;2007年
9 胡越;认真解疑释惑 积极整改问题[N];洛阳日报;2007年
10 赵波;良性骨肿瘤的种类[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阳;3-D骨应力监测传感系统的构建及在牵张成骨中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2 左建林;基于三维CT扫描的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学及全髋股骨侧假体的优化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潘志军;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及相关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高振华;正常股骨中下段骨髓MRI和~1HMRS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5 常非;前列腺素E受体第四亚型激动剂在骨延长治疗中促进成骨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颉强;骨骺损伤畸形愈合分子机制及预防方法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薛静;成骨因子NELL1在大鼠股骨牵张成骨中促皮质骨生成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8 刘斌;骨折断端微动的中医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9 王俊杰;高能量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10 舒衡生;Ilizarov技术在下肢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才华;论外固定架在治疗儿童四肢近干骺端损伤中的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赵建鑫;可调性碳纤维骨盆外固定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冯跨;远端交叉置钉双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高能量损伤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苏进益;手法复位加改良外固定支具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郝文娟;外固定架及钢板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应力影响及外固定架的优化使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武磊;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干开放骨折术后感染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杨勇;载银HA涂层外固定针预防针道感染的动物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年
8 陈华彪;髋部骨折滑动撬拨外固定架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徐洲发;后环经皮钛板结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张义龙;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29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829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