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9例临床分析
本文选题:李斯特菌 + 败血症 ; 参考:《临床儿科杂志》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9例经血培养确诊的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结果 9例均为早产儿,剖宫产;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绀(7例)、发热(5例)、气促(4例)、肌张力减弱(4例)、呼吸窘迫(3例)等。9例新生儿血培养均检出李斯特菌,3例在痰液、1例在脑脊液中同时培养出李斯特菌;药敏试验显示,李斯特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最高。9例均在血培养确诊李斯特菌败血症后调整抗感染药物治疗,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有发热症状的孕妇,应警惕李斯特菌感染。尽早行病原学检测和目标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onatal Listeria neonatorum septicemia an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neonatal Listeria neonatorum septicemia. Method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9 cases of Listeria neonatorum septicemia diagnosed by blood culture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9 cases were premature and cesarean section.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cyanosis in 7 cases, fever in 5 cases, shortness of breath in 4 cases, muscular tension in 4 cases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3 cases. Drug sensitiv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rate of Listeria to ampicillin penicillin and compound sulfamide was adjusted after blood culture confirmed septicemia of Listeria and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or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Conclusion the infection of Listeria neonatorum is a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 Pregnant women with fever symptoms should be on guard against listeria infection. Early etiological detection and targeted treatment can improve prognosis.
【作者单位】: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医院管理和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No.SCYG2015-2-14)
【分类号】:R7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澎;陈颖茜;王焕玲;李太生;徐英春;;非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败血症35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6年02期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余加林,吴仕孝;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捷;;早期与晚期早产儿合并早发型败血症时的免疫功能特征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2 李军;鲍勇;沈昊;;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在败血症早期诊治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7年05期
3 杨介梅;曾嵘;王模奎;;血清白蛋白在判断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中的临床意义[J];儿科药学杂志;2017年05期
4 周燕珍;王利民;方寅飞;;无乳链球菌致新生儿血流感染的血清型与耐药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年08期
5 袁凤英;王永芹;季灿;张永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联合动态监测在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疗中的价值[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6 谭田;余加林;;NICU抗生素应用现状及管理策略[J];儿科药学杂志;2017年04期
7 寇晨;赵维;肖婧;申阿东;;拉氧头孢钠在新生儿人群中群体药代动力学的分析研究[J];中国医刊;2017年04期
8 高李华;;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检测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年05期
9 唐红梅;卢先雷;杜丽君;邹剑;;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9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年03期
10 周启立;刘利蕊;沈君;胥冬梅;;社区与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晚发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澎;陈颖茜;王焕玲;杨爽;徐英春;李太生;;妊娠期李斯特菌病16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5年09期
2 张风雷;戴桂勋;汤洵;卓菲;卓丽;杨湘霞;张艳;;饮食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04期
3 吴蜀豫,李迎惠,冉陆,付萍,李志刚,姚景会;中国2001年11省(市)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燕;冷冻品须防李斯特菌[J];中国检验检疫;2003年08期
2 胡桂华,安静,栾颖,宋春利,李艳艳;沈阳地区食源性李斯特菌带染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3年02期
3 田霞,李远钊,张培正;李斯特菌的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J];现代食品科技;2005年01期
4 朱龙有;李卓;安东;;李斯特菌肺炎1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26期
5 陈健舜;朱凝瑜;孔蕾;何中央;方维焕;;李斯特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年01期
6 陈宁庆;李斯特菌是怎么回事[J];家庭医学;2000年06期
7 陈太基,封幼玲,戴建华,陈华;167种食品中的李斯特菌检验[J];卫生研究;2000年04期
8 陈敏,王颖,顾其芳,李洁;食品中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年03期
9 李干红,丁晓雯;李斯特菌及其快速检测[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03期
10 李小春,陈慧燕,李毅,金茜,章乐怡;速冻食品中李斯特菌检测方法探讨与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马保华;张辉华;吕平;曹永长;毕英佐;;李斯特菌套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郁;魏建忠;王桂军;;李斯特菌与食品安全[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刘晶;;10例孕产妇感染李斯特菌的特点及药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王芳;于力;;李斯特菌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杨世萍;李静;;1例产妇感染李斯特菌报道[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红;陈燕梅;张正东;;2005-2007年自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的调查[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怡净;;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及其防治[A];四川省营养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朱敏丽;林振浪;;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2例[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吴旭琴;;G12-type对M3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PLD调控研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卫东;加推动李斯特菌基因组序列研究[N];科技日报;2013年
2 林晓丽;广州鲈鱼检测项目尚不包含李斯特菌[N];广州日报;2007年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叶长芸;冰箱杀手李斯特菌[N];北京日报;2009年
4 叶圣琳;李斯特菌来势猛,英国老年人“中招”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杜鹃;美国:香瓜染李斯特菌,死十余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记者 聂国春;专家:警惕冰箱里的杀手[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7 陈继培;慎防“李斯特病”[N];广东科技报;2000年
8 陈倩;食品真空包装并非万无一失[N];健康报;2007年
9 顾皓行;澳研究使用噬菌体降低李斯特菌污染风险[N];中国食品报;2011年
10 本版编辑 赵志刚 杨帆 陈诚;多国水产品遭遇病菌侵袭[N];中国渔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健舜;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分子进化与酸应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玉;吞噬细胞限制李斯特菌增殖的新型防御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毅;建立鉴定李斯特菌种及亚型的多重PCR方法及用于李斯特菌核酸检测的新型恒温扩增技术[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2 武晓林;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溶血素LLO的功能关键位点鉴定及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3 周敏;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22例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帅;李斯特菌侵染宿主细胞胞内磷脂酶D活性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5 张晨菊;三株致病性李斯特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张晓峰;李斯特菌分子鉴定与分型及其在安全牛奶生产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7 骆笑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检测试剂盒优化及其表面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8 田国明;食源性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肽核酸原位荧光检测与LMO1847蛋白免疫原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9 黄丽;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o0964蛋白功能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10 赵智慧;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20例临床特征分析[D];泸州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834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83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