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儿科医生“荒”政策要给力
本文关键词:破解儿科医生“荒”政策要给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破解儿科医生“荒”政策要给力
2013年06月26日09:26 来源:人民政协网
【字号 】
《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有执业医师246.6万,其中仅有3.9%的是儿科医师,而有占全国总人口近17%的儿童需要他们的服务。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所做的一份调查表明,比照欧美发达国家1∶1000的儿科医师配备标准,我国儿科医师缺口至少20万。中国儿科医师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培养机制长期缺失,近15年里,全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人,这一增加的数量,实际上还满足不了一年的需要量。儿科医生“荒”如何破解?国家应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强化儿科医生队伍的培养,以尽快解决儿童看病难题。
风险高、任务重致医生不愿干儿科
儿科医生“荒”的根本原因何在?医务界普遍性认为风险大、任务重是首要原因。
从医疗角度来看,儿童身体发育尚不成熟,易患疾病且病情变化快,又不会用语言准确表达病情,需要儿科医生全面调动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出分析判断,因而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由于专业的儿科医生不足、专门的儿童医院太少,致使现有的儿童医院及绝大多数儿科医生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运转状态。据对多个医院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儿科医生的人均日门、急诊量达到每个医生50~60个孩子,高峰时逾百人。这种超负荷,不仅仅体现在劳动强度上,更体现在心理上。儿科的高风险、超负荷接诊容易诱发医疗纠纷甚至是医疗事故,因而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更高。这就导致一些医生不愿意干儿科。
待遇差、学科地位低影响医生积极性
儿科医生“荒”和儿科待遇不高也有一定关系。由于儿科是大门诊、小病房,病人主要集中在门诊上,且病种相对单纯,辅助检查少、用药量比较小;儿科收费相对较低,仅按照成人收费相对减少的原则定价;此外,儿科人力成本高。医院若按科室经济收入定绩效,儿科医生、护士的收入通常比其他科室要差得多。同时,相对于大内科、外科等科室,儿科医师在科研方面也不容易出成果。
再从学科角度来看,儿科不但在医院不受重视,其学科地位也被视为“鸡肋”。为了拓宽专业面,教育部1998年调整了《普遍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停止了儿科招生。儿科医生的现实困境,最终通过教育市场化手段,传导到人才培养层面,而人才供应不足又进一步恶化了短缺情况,使得这个行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可以肯定,儿科医生短缺的背后,大多是医疗过度市场化,过度依赖市场手段调解医疗服务关系所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
尽快恢复医学院校儿科专业招生
如何缓解儿科医生“荒”?行政手段介入,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是重要举措。具体来说,首先要增加投入,确保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必须设置儿科,并增加儿童专用医院数量,以满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迅速扭转人才紧缺局面。相关部门应重新考虑,建立完善儿科人才培养体系,多渠道培养儿科医生。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一些重点医学院校已重新开设全日制本科“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等相关专业。建议国家恢复儿科招生,并对儿科发展给予政策倾斜。
此外,还应鼓励儿童专用药品研发和生产,完善儿童用药目录;提高儿科医生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儿科医疗保健事业;加强儿童健康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广适宜技术。
总之,政府主导,多措并举,,儿科才能迎来发展春天。
(来源:人民政协网)
本文关键词:破解儿科医生“荒”政策要给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8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