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缺陷及破坏性行为障碍4年与8年随访比较
本文选题:儿童注意缺陷与破坏性行为障碍 + 随访 ; 参考:《中国公共卫生》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注意缺陷与破坏性行为障碍(ADDBD)儿童的自愈率、其他精神障碍发生率随时间的变化状况。方法对2005年3—4月在河南省唐河县22所小学中诊断出的182例ADDBD儿童,分别于2009年(4年)、2013年(8年)后进行随访,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ADDBD及其他精神障碍诊断。运用χ~2检验比较分析2次随访之间的差异。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立违抗性障碍(ODD)自愈率均随时间而明显增高(ADHD:P=0.001,ODD:P=0.003);ADHD、ODD、ADHD+ODD儿童其他精神障碍总发生率2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网络成瘾障碍及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率在2次随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DBD的发展呈现随年龄逐渐减轻趋势,以ADHD、ODD表现明显;ADDBD预示着后来发生情感障碍的可能性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lf-healing rate and other ment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and destructive behavior disorder (ADDBD). Methods 182 ADDBD children diagnosed in 22 primary schools in Tanghe County, Henan Province in March-April 2005 were followed up in 2009 (4 years) and 2013 (8 years), respectively. ADDBD and other mental disorders were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Manual of diagnosis and Statistics of Mental Disorder (4th Edition). 蠂 2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follow-up procedures. Results the self-healing rate of ADHD / ADHD and OD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ime (ADHD: P0. 001 ODD: P0. 00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other mental disorders in ADHD / ADHD odd children (P0.05), anxiety disorde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depressive disord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iad disorder and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between the two follow-up (P0.05).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ADDBD tends to decrease with age, and ADDDBD is a good predictor of affective disorder.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天津市安定医院;
【分类号】:R749.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豪;;多动症成人如何克服工作障碍[J];大众心理学;2006年10期
2 孙开飞;;学生学习“注意缺陷”的症状分析及矫正策略[J];学校管理;2010年02期
3 叶金朝 ,叶菲;注意缺陷多动症循证处理摘要[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2期
4 王静;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刍议[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张明秀,秦小荣,杨汉清;236例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20年随访的结果[J];四川精神卫生;2004年03期
6 许克铭;关于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的诊断[J];中国医刊;2005年01期
7 李亚平;马融;;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的多维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2期
8 Edbom T.;Lichtenstein P.;Granlund M.;Larsson J.-O.;张振;;注意缺陷多动症症状与自尊心之间长期关联的前瞻性纵向孪生子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6年11期
9 秦小荣;李毅;张明秀;;236例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成年后结局研究[J];四川医学;2008年07期
10 任衍镇;戚元丽;张斌;;小学生的注意缺陷多动症状与睡眠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岳文昊;;做好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家庭支持治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杨彬;吴春艳;高茜;石呈峰;苏玉武;赵文娟;李宝媛;;中西医结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症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罗雪梅;李介民;胡劲涛;蔡益民;;长沙市学龄儿童磨牙与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4 王民洁;罗硕军;金利波;王晨阳;林节;;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问题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柯晓燕;邹冰;贾佳;洪珊珊;杭跃跃;陆祖宏;陶国泰;;学龄Asperger综合症儿童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维佳;杨帆;马静;丁军;苏林雁;;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共患抑郁的行为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赵琳琳;任园春;王芳;马天天;;瑜伽练习对注意不良低龄学童干预效果[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8 王惠梅;王晓军;;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其它障碍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虹;许积德;;数字化注意力测试在临床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保健时报实习记者 常华;淘气未必是多动症[N];保健时报;2006年
2 主治医师 杨梅;儿童注意缺陷VS学习障碍[N];广元日报;2005年
3 武警总医院心理门诊 史宇;孩子多动,,家长需冷静[N];健康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秦洋 实习生 靳芳芸;稚嫩心灵为啥总受伤[N];山西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傅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认知过程特点及其缺损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袁媛;大学生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症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于敏锋;注意缺陷儿童注意力特征及其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文虎;基于心电反馈的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矫治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莫剑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冷热执行功能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龙;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人格心理特征[D];泸州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104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10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