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反复腹痛患儿及家族成员外周血HLA-DR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05 08:00
【摘要】:目的:研究反复腹痛患儿及其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情况,探讨腹痛、Hp感染及致病与HLA-DR表达的关系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变化的影响。 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对17个家庭74名成员及53名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排外消化系统疾病及与免疫相关的疾病)进行Hp抗体及亚型检测,确定是否幽门螺杆菌感染。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家庭成员及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家庭成员及37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根据症状分为腹痛患儿组、腹痛家庭成人组、无腹痛组。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腹痛患儿组、Hp阳性腹痛家庭成人组、Hp阴性无腹痛组。 结果:1.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127名受检者中Hp阳性的共82人,占64.6%.其中Hp Ⅰ型共71人,有腹痛的36人,无腹痛的35人,Hp Ⅰ型致腹痛率占50.7%,HpⅡ型共11人,有腹痛的5人,无腹痛的6人,HpⅡ型致腹痛率占45.5%,菌株分型对腹痛无影响,(X2=0.105,P=0.746)。 2.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HLA-DR表达结果: ①腹痛患儿组、腹痛家庭成人组、无腹痛组: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HLA-D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F=1.013,P=0.367),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H=10.676,P=0.005),且腹痛患儿组的表达较无腹痛组高。 ②Hp阳性腹痛患儿组、Hp阳性腹痛家庭成人组、Hp阴性无腹痛组: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F=1.200,P=0.307),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H=11.205,P=0.004),且Hp阳性腹痛患儿组与Hp阳性腹痛家庭成人组的表达较Hp阴性无腹痛组均高。 3.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①腹痛患儿组、腹痛家庭成人组、无腹痛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外周血CD19+(%)存在差异(F=8.583P=0.000),腹痛患儿组CD19+的表达较腹痛家庭成人组及无腹痛组均高。 三组间比较外周血CD4+(%)存在差异(F=4.373P=0.015),腹痛家庭成人组CD4+的表达较无腹痛组高。 CD3+、CD8+、CD16+56、Th/Ts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②Hp阳性腹痛患儿组、Hp阳性腹痛家庭成人组、Hp阴性无腹痛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三组之间比较,外周血CD19+(%)存在差异(F=10.374P=0.000),Hp阳性腹痛患儿组外周血CD19+较Hp阳性腹痛家庭成人组及Hp阴性无腹痛组均增加。 CD4+、CD3+、CD8+、CD16+56、Th/Ts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反复腹痛患儿的家庭成员中Hp感染阳性率高,家庭内感染Hp菌株相似,存在家庭聚集现象。 2.腹痛患儿组较无腹痛组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较高。 3.Hp阳性腹痛家庭成人组较Hp阴性无腹痛组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高。Hp阳性腹痛患儿组较Hp阴性无腹痛组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高。 (?).腹痛患儿组CD19+的表达较腹痛家庭成人组及无腹痛组均高,腹痛家庭成人组CD4+的表达较无腹痛组高。 5.Hp阳性腹痛患儿组外周血CD19+的表达较Hp阳性腹痛家庭成人组及Hp阴性无腹痛组均高,Hp阳性腹痛家庭成人组外周血CD19+的表达较Hp阴性无腹痛组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波;蒋丽蓉;周莎;徐亚珍;殷敏智;;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3期

2 钟在英;钟永红;覃华宏;;小儿病毒性心肌炎78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9年03期

3 黄小琪;;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7年12期

4 季伟,张学兰,朱灿红,周卫芳;毛细支气管炎患儿HLA-DR及IL-4表达与IgE生成关系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05期

5 孙昭辉,韩炜,张秀芳,孙强三,王伟,王芳,张圣强,于超,李君曼;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外周血免疫指标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04年04期

6 吕松琴;赵勤;杨海仙;;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T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10年12期

7 甘思林;孙慧;张秋堂;;淋巴细胞亚群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年05期

8 张佩红;陈啸洪;王燕;李华浚;章杭湖;;马蹄香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06期

9 童明宏,孙晨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毒力因子和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年02期

10 刘文彬,王太森,许红波,郑淑梅,刘华君,周颖;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252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252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