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败血症体液培养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05 14:07
【摘要】:目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胃肠道危重疾病,病死率高,尤以早产儿为甚。研究表明,NEC后可并发败血症,且败血症是导致NEC患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分析患儿病原菌及其药敏对治疗起到重要作用,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本研究旨在研究NEC并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及患儿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自1993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住院的共377例NEC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围产期资料、母孕期相关因素,常见并发症、以及并发败血症后体液培养病原菌及其药敏的构成等。结果本研究共有377例NEC患儿,131例于NEC后发生败血症。发病率为34.7%(131/377)。65%(n=85)于NEC发生后3天内即并发败血症。本研究发现,患败血症组早产(37.4%)、低出生体质量(35.9%)较未发生败血症组早产(24%)、低出生体质量(24.8%)高,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发生败血症组较未发生败血症组iii期患病率(63.4%vs.18.7%)增加。并发呼吸衰竭(14.5%vs.2.8%)以及休克(13.7%vs.2.4%)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p0.05)。且手术率(22.9%vs.6.9%)、住院期间死亡率(8.4%vs.0.8%)、出院放弃率(31.3%vs.19.1%)这几个指标在发生败血症组与未发生败血症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例nec并发败血症患儿中体液培养阳性36例(血培养阳性24例,腹水培养阳性12例,4例患儿血培养及腹水培养均为阳性),共培养出46例菌株。。10例患儿血培养和(或)腹水培养出2种及2种以上病原菌。致病菌以g-杆菌(54.3%,n=25)居多,最常见的为克雷伯氏菌属(28.3%,n=13),其次为肠球菌属(21.7%,n=10),还包括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血培养中最主要的g-杆菌为克雷伯氏菌属(29.6%,n=8),其次为肠杆菌,而最主要的g+球菌为葡萄球菌属(25.9%,n=7)以及肠球菌属(14.8%,n=4)。而腹水培养主要致病菌为肠球菌属,还包括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等共10种细菌。其中最主要g-杆菌为克雷伯氏菌属(26.3%,n=5)及肠杆菌属(26.3%,n=5)。g+球菌为肠球菌属(31.6%,n=6)。nec并发败血症患儿体液培养的g-杆菌,总体上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均较高,在90%-100%。而其对于哌拉西林、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仅5%。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以及利奈唑胺敏感性均高达95%以上。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仅波动在25%-8%。本研究对患儿体液培养中最常见的克雷伯菌属进行了药敏分析,其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敏感性很高(100%),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均耐药。其次较常见的肠杆菌,其对多粘菌素、阿米卡星以及莫西沙星均敏感,而对头孢唑林、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低于10%。对最常见的肠球菌及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肠球菌而言,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性高达100%,对于红霉素、利福平、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低于25%。对于葡萄球菌,其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奎奴普汀、氨苄青霉素以及庆大霉素敏感性均高于95%,但对克林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敏感性低于30%。结论1.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是NEC患儿并发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大多数患儿于NEC诊断后3天内发生败血症。且患病后并发呼吸衰竭以及休克的可能性增加。并发败血症组患儿较未发生败血症组,手术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出院放弃率高。2.NEC并发败血症患儿最常见致病菌为G-细菌,其次为G+球菌。其中最主要的G-杆菌为克雷伯氏菌属及肠杆菌属,最主要的G+球菌为葡萄球菌属以及肠球菌属。3.G+球菌总体上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以及利奈唑胺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低。对G-杆菌而言,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均较高。而哌拉西林、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均低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辉;王晓梅;;糖尿病并发败血症2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19期

2 郑宇;张小谷;;新生儿上颌骨髓炎并发败血症1例[J];福建医药杂志;1989年03期

3 唐锁勤,谭汉君,冉崇蓉,魏晓军;白血病及重型再障并发败血症40例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年03期

4 张秀;12例烧伤并发败血症的护理[J];华夏医学;2002年05期

5 陈景海;李庆兴;;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6 贾杰,吴星煜,王其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并发败血症死亡一例报道[J];重庆医药;1986年05期

7 唐锁勤;谭汉君;冉崇蓉;魏晓军;;白血病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败血症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1993年04期

8 董秋华;徐冬云;张玉花;;20例烧伤感染并发败血症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01年06期

9 周翠萍,孙玉辉,高庆明;重用人参治疗腹膜炎并发败血症1例报告[J];黑龙江中医药;2002年04期

10 钟颖;余加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败血症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红燕;施菁玲;王瑞;;慢性肾脏病并发败血症40例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盛琦;陈同辛;张勤;赵惠君;袁晓军;姚慧玉;;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并发败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盛琦;陈同辛;张勤;赵惠君;袁晓军;姚慧玉;;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并发败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樱;徐冉行;陈培娜;;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败血症1例[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凯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败血症体液培养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2 钟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败血症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53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253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