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长链非编码RNA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中的表达差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6 22:43
【摘要】:研究背景: 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 IS)是一种发病率高(发病率1-3%)[1],严重影响生命质量的疾病,大约占脊柱侧凸发病总数的80%。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分为婴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凸(Infantile Idiopathic Scoliosis, IIS)(0-3岁)、少儿特发性脊柱侧凸(Juvenile Idiopathic Scoliosis,JIS)(3-9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10-16岁)。其中AIS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人群中占约80%。AIS的病因学尚未明确,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描述有多种假说,但都无法很好地解释AIS的发生。 已有的研究表明AIS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2]。国内外在对其基因组学的、蛋白质组学等方向的大量研究虽己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结论并不一致,无法很好地对AIS的发生、进展做出满意的解释。在对人类庞大的基因信息不断认识之中,别于传统编码蛋白的基因,非编码基因序列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开始呈现在一些疾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真核细胞中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不具有蛋白编码功能RNA分子[3]。目前的研究不断发现lncRNA复杂的作用机制与功能,其通过作为基因信息与其产物之间调控者,对人类的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lncRNA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外周血中所挑选的lncRNA,对其在肌肉组织中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表达水平,从长链非编码RNA这一新视角进行探索,期待对AIS的发病机制有一些新的认识。 研究目的: 通过对从AIS外周血中用基因芯片技术所挑选的lncRNA在AIS患者及对照组椎旁肌中表达水平的进行分析,研究lncRNA在椎旁肌中转录水平上的差异性,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研究方法: 1.通过对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以及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人群的外周血。利用gilent human lncRNA+mRNA Array V3.0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出有表达水平差异性的并且在功能上可能影响肌肉、骨骼系统的lncRNA。 2.通过收集AIS患者(21例)及对照组(4例)的椎旁肌肉,对所筛选出来的lncRNA进行qPCR检测其在椎旁肌中表达水平。 研究结果: 1.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及Pathway分析、GO(Gene ontology)分析、及lncRNA和mRNA的共表达网络构建,筛选了ENST00000602322.1、 HIT000067310、ENST00000440778.1、ENST00000414894.1、TCONS_00028768共5条在AIS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差异性表达且在功能上与肌肉、骨骼相关的lncRNA。 2.在AIS患者及对照组椎旁肌中对所筛选出来的lncRNA进行表达水平的检测,发现在AIS患者中ENST00000602322.1、HIT000067310、 ENST00000440778.1、ENST00000414894.1、TCONS_00028768共5条lnc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 3.在病例组及对照组自身椎旁肌的左侧与右侧的对比中,发现ENST00000602322.1. HIT000067310、ENST00000440778.1、 ENST00000414894.1、TCONS_00028768共5条lnc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 4.在对AIS患者组通过月经初潮年龄、Risser征分度、Cobb角分组后,发现ENST00000440778.1及TCONS_00028768在月经较早组(≤12岁)椎旁肌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 ENST00000602322.1在骨骼发育较程度较高组(RisserI)中的表达水平低(P0.05)。HIT000067310在Cobb角47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低(P0.05)。 研究结论: 1.本研究发现ENST00000602322.1、HIT000067310、 ENST00000440778.1、ENST00000414894.1、TCONS_00028768在AIS患者椎旁肌中的表达水平降低; 2.上述lncRNA在AIS患者自身椎旁肌凹凸侧的表达水平不存在差异性; 3.在AIS不同的临床表现人群中,上述lncRNA在椎旁肌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束昊;邱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改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年11期

2 邓红平;陈其昕;张春;王鹤年;胡灏;林格生;方基石;董春富;;椎旁肌横截面测量在评价手术创伤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04期

3 袁泽农,,肖子范,赵安仁,张进禄,张佐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中肌梭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5年04期

4 傅鸿翔;吴萍嘉;邵福源;刘金生;朱愈;谢章优;;磁刺激肌肉脑诱发电位在椎旁肌痉挛定量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5 陈晓春,贾长青,吴振东;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改变术前与术后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陆明;V.Ya.Fischenko;V.A.Vleschenko;Y.V.Fischenko;;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组织单体的放射性核素衍射研究和肌短缩蛋白的生物化学特性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07期

7 陈建庭;陈旭琼;金大地;;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中胶原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年04期

8 李驰;徐华梓;王向阳;倪文飞;池永龙;黄其衫;林焱;毛方敏;;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影响的比较[J];中华外科杂志;2007年14期

9 邓红平;林格生;胡灏;方基石;王鹤年;董春富;;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影响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2年04期

10 刘金钊;陈晓亮;胡有谷;;人椎旁肌组织褪黑素受体的表达[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庭;陈旭琼;金大地;瞿东滨;张忠民;杨春露;;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陈建庭;陈旭琼;金大地;;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组织胶原的表达及意义[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邓红平;胡灏;林格生;徐煜;王鹤年;方基石;董春富;;胸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维权;汤朝晖;孙荣华;植致敏;朱礼传;朱海云;卫杰;刘大雄;;椎间盘镜术中肌肉扩张管对椎旁肌损伤的研究[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5 徐华梓;李驰;王向阳;池永龙;倪文飞;黄其衫;;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椎旁肌影响的比较研究[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侯明明;潘世奇;张大鹏;陈力民;;脊柱侧弯椎旁肌病理变化的实验性研究[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吴海昊;杨长春;庞清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拆除椎弓根内固定系统[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彭茂秀;汤呈宣;林利兴;戴鸣海;唐小君;何少奇;杨国敬;;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开放式入路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倪文飞;尹丽慧;池永龙;徐华梓;林焱;李驰;;经皮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椎旁肌细胞应激反应的比较研究[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徐华梓;李驰;王向阳;池永龙;倪文飞;黄其衫;;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椎旁肌影响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望;椎旁肌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改变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旭琼;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的细胞骨架和胶原蛋白的表达[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2 李华壮;鸡松果体切除脊柱侧弯动物模型椎旁肌病理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3 孙根文;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旁肌横截面积变化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4 戴胡明;传统入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对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赵存赛;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影响的对比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6 胡建伟;腰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腰椎后路融合术的临床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商震;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卢荣;肌电图评价经肌间隙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功能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9 姜睿;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3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383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