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前生存时间的研究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V (HIV) positive children in Hubei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the survival time of HIV positive children before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V),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IV / AIDS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15, the data of HIV positive children in some areas of Hubei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and followed up.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 20.0. Results of the 152 HIV positive children, 115 (75.7%) were transmitted from mother to child. There were 85 cases (55.9%)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HIV infection by mother) and 30 cases (19.7%) of breast-milk transmission (mother-to-child transfusion infected with HIV and breastfeeding of infants). Since 2004, the number of new HIV positive children has been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failure to detect HIV positive pregnant women in time was the main reason why HIV positive children misse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blockage in 2004 and beyond. The median pre-ART survival time was 6.2 years, 11.8 years and 10.4 years for children infected with HIV by mother-infant, breast milk and blood-infected children,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time before ART was shorter for children infected with HIV by mother-infant route than through breast-milk route. Children infected by blood pathway (P0.05). Conclusion the HIV detection rate of pregnant women in Hubei province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HIV positive pregnant women should be detecte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blocked. The timing of infection has an effect on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before ART in HIV-positive childre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昆明医科大学;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浠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恩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758)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CDB06103) 武汉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项目~~
【分类号】:R7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为;艾滋病病毒与酶[J];生物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2 ;比利时科学家研制出抗艾滋病病毒新药[J];世界科学技术;2001年06期
3 王凤,张元;有助于杀灭艾滋病病毒的食品[J];中国农村科技;2001年02期
4 张化;美韩分别发现新艾滋病病毒[J];医药世界;2001年04期
5 ;艾滋病病毒何时感染人类[J];浙江中医杂志;2002年04期
6 ;科学家发现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基因[J];现代技能开发;2002年08期
7 何平;艾滋病新病毒在拉美发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2年01期
8 ;美科学家发明清除“休眠”艾滋病病毒新法[J];口岸卫生控制;2003年05期
9 ;日本开发出高精度检测艾滋病病毒新方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年03期
10 ;艾滋病病毒躲在哪里[J];有色金属设计;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林琦;;艾滋病病毒与疫苗:机会与挑战[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范洪伟;;我国AIDS流行现状和诊治进展[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3 储爱琴;;艾滋病病毒医源性传播的高危因素与管理[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家春;王红兰;龚苍涛;谢汉瑜;;泉州市14166份血清艾滋病病毒监测结果分析[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5 丁贤彬;韩孟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生存现状及需求[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南屏;;艾滋病病毒治疗[A];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学术年会暨2007年当代浙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舒香云;曾宪涛;耿发云;李红文;周利文;;拔牙术中艾滋病病毒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护[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鸿珊;;中西医结合采用现代科学新方法研究抗艾滋病病毒中药[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缩略语说明[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10 张凤池;王春颖;刘成永;;艾滋病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肝脏损伤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敏;患者如何感染艾滋病病毒成谜[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李建民;南非参加艾滋病病毒测试者增多[N];健康报;2011年
3 记者 王小舒;新方法可使艾滋病病毒“休眠”[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记者 刘海英;英发现可抑制艾滋病病毒扩散的新基因[N];科技日报;2013年
5 记者 张浩;俄罗斯发现更危险新型艾滋病病毒[N];科技日报;2013年
6 陈丹;两种分子为艾滋病病毒撑起“隐形斗篷”[N];科技日报;2013年
7 记者 王丹;全球有210万青少年携带艾滋病病毒[N];健康报;2013年
8 记者 胡其峰;我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N];光明日报;2014年
9 通讯员 张艳禾 张晓鹏 记者 李丽云;哈兽研学者发现一种可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N];科技日报;2014年
10 张田勘;艾滋病病毒哪些接触不易感染[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大铮;香榧中抗艾滋病病毒先导化合物的研究和结构修饰[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冯福民;我国艾滋病病毒B'、B/C亚型流行株的表型分析、全基因组克隆及gp41主要抗原表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薛中原;《理解艾滋病病毒潜伏状态:通往艾滋病治愈之路》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5年
2 张瑞央;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的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刘芳;云南省13县(市)街头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4 李晓杰;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的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马永慧;医疗机构扩大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的伦理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涂杰;HIV-Ⅰ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陆颖;我国中部部分地区HIV感染者中HBV和HCV感染率的现况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51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45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