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非IgE介导消化道食物过敏的临床特点

发布时间:2019-04-16 12:44
【摘要】:目的:总结非IgE介导消化道食物过敏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提高对非IgE介导消化道食物过敏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173例我院确诊的非IgE介导消化道食物过敏患儿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临床资料。 结果:173例中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147例,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21例,食物蛋白性肠病5例。 147例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中,男91例(61.90%),女56例(38.10%)。起病年龄为生后4天-2岁6月,小于3月73例(49.66%),3月-6月41例(27.89%),6月-12月22例(14.97%),大于12月11例(7.48%)。病程为1天-7月,小于2周42例(28.57%),2周-2月73例(49.66%),大于2月32例(21.77%)。纯母乳喂养76例(51.70%),混合喂养28例(19.05%),人工喂养43例(29.25%)。过敏史61例(41.50%),一级亲属有过敏史10例(6.80%)。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114例(77.55%),便血104例(70.75%),呕吐24例(16.33%),腹胀10例(6.80%),发热7例(4.76%),贫血20例(13.61%),脱水10例(6.80%),营养不良9例(6.12%),代谢性酸中毒6例(4.08%),低钾血症1例(0.68%),肛周皮炎12例(8.16%)。辅助检查血常规WBC升高56例(39.46%),范围为10.08-28.23*10^9/L;PLT升高105例(71.43%),范围为310-808*10^9/L;Hb降低77例(52.38%),范围为78-105g/L;128例行EOS检查,47例(36.72%)升高,范围为0.06-0.26。粪便检查中WBC升高19例(13.10%),RBC升高8例(5.52%)。116例粪便OB试验检查中77例(66.38%)阳性。血清sIgE检查45例,1例(2.22%)总sIgE200IU/mL,7例(15.56%)结果阳性。SPT检查12例,3例(25%)阳性。APT检查23例,12例(52.17%)阳性。腹部B超检查34例,28例(82.35%)显示肠腔内容物多,肠腔胀气。腹部X线检查21例,均提示肠道动力性改变,小肠、结肠充气、扩张,7例(33.33%)可见肠间隙增宽,9例(42.86%)可见液气平。结肠镜检查53例,镜下均可见结肠、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其中24例(45.28%)可见痘疹样改变,9例(16.98%)可见粘膜粗颗粒样隆起,16例(30.19%)可见片状红晕、红斑伴糜烂,4例(7.55%)可见脐凹状改变。直肠受累50例(94.34%),乙状结肠受累48例(90.57%),降结肠受累47例(88.68%),升结肠受累44例(83.02%),横结肠受累39(73.58%),回盲部受累7例(13.21%)。53例行肠粘膜活检,组织学改变为肠粘膜固有层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其中20例(37.73%)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50例(94.34%)镜下可见EOS浸润。所有患儿经食物回避后症状均缓解,继续纯母乳喂养而母亲严格食物回避44例(29.93%),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43例(29.25%),改用氨基酸奶粉51例喂养(34.69%),患儿辅食予以食物回避9例(6.12%)。17例患儿症状好转后1月回院行食物激发试验,3例(17.65%)阴性,14例(82.35%)牛奶蛋白激发试验阳性。 21例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中男14例(66.67%),女7例(33.33%)。起病年龄为1天-1岁,小于3月16例(76.19%),3-6月3例(14.29%),6-12月1例(4.76%),大于12月1例(4.76%)。病程为1天-2月,小于2周10例(47.62%),2周-2月7例(33.33%),大于2月4例(19.05%)。纯母乳喂养4例(19.05%),混合喂养7例(33.33%),人工喂养10例(47.62%)。过敏史4例(19.05%)。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21例(100%),腹胀11例(52.38%),腹泻10例(47.62%),发热5例(23.81%),呕血5例(23.81%),便血3例(14.29%),神萎纳差16例(76.19%),电解质紊乱8例(38.10%),脱水6例(28.57%),营养不良5例(23.81%),低蛋白血症4例(19.05%),代谢性酸中毒4例(19.05%),贫血2例(9.52%)。辅助检查血常规WBC升高13例(61.90%),范围为11.16-31.3x109/L;PLT升高17例(80.95%),范围为320-997x10^9/L;Hb下降10例(47.62%),范围为80-98g/L;EOS升高6例(28.57%),范围为0.06-0.11。粪便检查WBC、RBC均正常,粪便OB试验阳性5例(23.81%)。血清sIgE检查6例均为阴性。腹部B超检查7例显示肠腔内容物多,肠腔胀气。腹部X线检查9例提示肠道动力性改变,小肠、结肠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可见浅短液气平。胃镜检查7例,显示肠道粘膜充血水肿,伴片状红斑糜烂。肠粘膜活检4例,提示慢性活动性炎症,,炎症细胞浸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范围在1-20个/HP。所有患儿经食物回避后症状均有缓解,其中改为氨基酸奶粉喂养7例(33.33%),深度水解奶粉喂养7例(33.33%),纯母乳喂养5例(23.81%),患儿辅食予以食物回避2例(9.52%)。3例患儿症状好转后1月回院行食物(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均为阳性。 5例食物蛋白性肠病患儿中男性4例(80%),女性1例(20%)。起病年龄为7天-9月,3月1例(20%),3-6月1例(20%),6-12月3例(60%)。病程为1月24天-1年7月,3月1例(20%),3-6月1例(20%),6-12月1例(20%),12月2例(40%)。人工喂养4例(80%),混合喂养1例(20%)。湿疹史2例(40%),其他过敏史2例(22.22%)。母亲有过敏史1例(20%)。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腹泻5例(100%),重度营养不良4例(80%),呕吐2例(40%),便血2例(40%),贫血2例(40%),腹胀1例(20%),低蛋白血症1例(20%)。辅助检查血常规WBC均正常;PLT升高3例(60%),范围为330-771x10^9/L;Hb下降2例(40%),为86-92g/L;EOS升高1例(20%),为0.06。粪便检查WBC、RBC均正常;粪便OB试验阳性4例(80%)。血清sIgE检查5例,1例(20%)阳性。SPT检查1例,牛奶蛋白阳性;APT检查1例,花生阳性。腹部B超检查2例,均提示肠腔内容物杂乱,肠腔淤胀。腹部X线检查2例,均显示充气扩张的肠曲影及液气平。胃镜检查5例,显示空肠粘膜水肿,绒毛扁平、少见。肠粘膜活检1例,提示肠道慢性活动性炎症,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伴局灶粘膜绒毛变短。经食物回避后症状均缓解,改为氨基酸奶粉喂养2例(40%),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1例(20%),患儿辅食予以食物回避2例(40%)。 结论:临床常见的非IgE介导消化道食物过敏包括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食物蛋白性肠病。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便血,而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纯母乳喂养儿亦可发生。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病情相对危重,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食物蛋白性肠病病情多迁延反复,主要表现为反复腹泻、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诊断多依靠病史、食物回避及食物激发试验,部分需结合影像学及内镜检查。针对食物过敏原的回避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洁;;儿童食物过敏的诊治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09期

2 ;2011《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纽康特杯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优秀病例征集大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01期

3 曹军皓;阎有功;;食物过敏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3期

4 赖春华;张泉山;谢广清;龙晓玲;黄东明;付四毛;杨冰岩;;儿童食物过敏29例临床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2011年11期

5 ;2011《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纽康特杯”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优秀病例征集大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08期

6 王洪兰;;婴儿食物过敏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8期

7 江米足;舒小莉;刘梅;黄永坤;陈同辛;姚春美;周雪莲;赵晓东;;儿童食物过敏[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年16期

8 陈同辛;姚春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年16期

9 刘晓宇;李荔;刘志刚;;食物过敏原介导食物过敏机制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年04期

10 王瑜;芮溧;孙晓红;黄璐娇;庞学红;曾果;;西南地区家长自述婴幼儿食物过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爱林;;食物过敏及食物过敏原性评价[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斐;黎海芪;;食物过敏的防治现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敏;王小平;丘蓉;巫剑峰;李靖;;韶关农村地区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静;黎海芪;廖艳;赵泓;陈洁;;我国3城市0-1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5 邵明军;刘传合;沙莉;李志英;李硕;罗燕青;陈育智;;北京城区0~14岁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赵泓;李中跃;饶艳霞;徐小芹;孙晓莺;陈洁;;杭州市区0~3岁儿童食物过敏现状调查[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7 钟燕;;益生菌在防治儿童食物过敏中的研究进展[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九期):肠道微生态与健康[C];2007年

8 赵冬梅;;儿童食物过敏的诊断、治疗和预防[A];2013山东省儿童保健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3年

9 陈君石;;食物过敏:一个值得关注的毒理学研究领域[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10 夏兆飞;;犬食物过敏的诊断与治疗[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小动物医学分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卫宏 唐时奎;蛋奶易致儿童食物过敏[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皮肤科 郝济学;食物过敏可致命[N];河北科技报;2010年

3 甘丘平;食物过敏应从小预防[N];中国石油报;2002年

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周薇;经常腹泻便秘 亦可能是食物过敏[N];健康报;2012年

5 唐勇军;谨防食物过敏[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 李宏;也谈慢性食物过敏[N];健康报;2007年

7 邵洁;小儿食物过敏问答[N];家庭医生报;2006年

8 记者  毛文波;别对食物过敏掉以轻心[N];科技日报;2006年

9 刘云;如何确定对哪种食物过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瑞金医院儿内科医师 吴群邋邵洁;小心儿童食物过敏[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燕;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志玲;婴儿食物过敏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念蓉;婴儿期食物过敏预后及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3 陈静;婴幼儿食物过敏流行病学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赵泓;杭州市区0~3岁儿童食物过敏现状调查[D];浙江大学;2012年

5 陈妮妮;儿童食物过敏临床分析及随访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梅少华;食物过敏患儿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免疫因子变化特点及其氨基酸乳品联合益生菌干预效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赵新凤;肠道菌群在食物过敏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8 曹燕娟;食物过敏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D];郑州大学;2011年

9 闫俊梅;食物过敏的诊断方法探讨及治疗效果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10 刘俊红;食物过敏幼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58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458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