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早产儿脑损伤外周血NK细胞与T细胞亚群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8 11:23
【摘要】:脑损伤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缺血性或/和出血性损伤,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缺氧缺血后再灌注损伤、脑血流动力学调节紊乱及感染后免疫应答导致的各种炎症反应等。早产儿属高危新生儿人群,更易受到围生期各种环境因素及不良事件的影响。窒息缺氧和感染是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首要原因,二者作为应激原,可通过介导多种炎症反应,,致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研究表明机体的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构成网络共同调节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参与脑损伤的发病过程,而免疫失衡与炎症反应是形成脑损伤的中间环节。国外有人采用免疫抑制剂FTY720阻止T细胞渗透入脑组织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且诸多有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免疫学机制研究也证实了免疫失调参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其中,细胞免疫发挥着关键作用,免疫细胞可通过释放各种细胞因子诱发新生儿脑损伤。有关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免疫学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较多,也较明确;但目前仍缺乏早产儿脑损伤免疫学机制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产儿脑损伤患儿机体内是否也存在着免疫失衡。 目的 研究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早产儿脑损伤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以期探讨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早产儿脑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为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106例,其中男54例,女52例,男女比例为1.04/1;胎龄28~36+6周,平均32.36±3.35周;出生体质量(BW)700~3300g,平均1920.86±591.29g。入选标准:(1)28≤胎龄(GA)37周;(2)出生2h以内;(3)获得父母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由遗传代谢紊乱、新生儿感染、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引起的脑损伤;(2)母亲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可能对新生儿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的相关疾病;(3)新生儿出生前后接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纳入研究对象的患儿于生后2h内留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以表型CD3-CD16+CD56+表示,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以其细胞免疫表型CD3+、CD4+、CD8+表示,计算各免疫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并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了解脑损伤早产儿的细胞免疫状态。 将纳入研究对象的106例早产儿分别按胎龄(GA)(28周≤GA<32周45例,GA≥32周61例);出生体质量(BW)(BW<1500g42例,BW≥1500g64例);依据生后Apgar评分判断有无窒息(窒息组38例,无窒息组68例)进行分组比较外周血NK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进一步完善头颅超声、MRI、振幅整合脑电图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参照第八版《儿科学》、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判断是否存在脑损伤。排除中途放弃治疗或死亡、资料不完整的病例36例,共计有70例病例纳入下一步研究,按照是否存在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46例)与对照组(无脑损伤组,24例);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NK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结果 1. GA32周组早产儿外周血CD3+、CD4+、CD8+、CD3-CD16+CD56+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GA≥32周组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BW1500g组早产儿外周血CD3+、CD4+、CD8+、CD3-CD16+CD56+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BW≥1500g组早产儿,除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窒息早产儿外周血CD3+、CD4+、CD3-CD16+CD56+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无窒息组,其中,CD8+高于无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脑损伤早产儿外周血CD3+、CD4+、CD3-CD16+CD56+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其中,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早产儿脑损伤患儿外周血中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能力低下,提示脑损伤患儿机体存在免疫失衡。 2.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越低,窒息早产儿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低下,从而增加早产儿脑损伤的易患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立文;刘敬;李文斌;;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与分度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4期

2 黄志恒;孙轶;陈超;;早产儿脑病的研究现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10期

3 李丹;梁华;邵一鸣;;Treg和Th17失衡与HI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阮珊三;刘维民;马金凤;刘光辉;卢林阳;芦玮玮;胡克非;傅燕娜;郑洪;;早产儿脑损伤225例超声诊断及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04期

5 莫日根毕力格;布仁巴图;;T细胞亚群及负调节因子对再障发病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杨锡强;免疫系统与疾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年02期

7 张晓燕;林丽星;王洁;康曦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自然杀伤细胞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4期

8 王军;张绍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T细胞亚群改变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23期

9 杜善梅;周韧;;CD4~+ T细胞与儿童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21期

10 金岚;吴德;张功纯;许小燕;唐久来;;早产儿和足月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特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22期



本文编号:2460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460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