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某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和获得救助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8 16:57
【摘要】:目的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心理及其家庭现状和获得救助的情况;掌握某市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关怀救助政策的落实现状;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关怀救助工作的建议。 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一次横断面现况调查。定量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专项调查表》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抚养人调查表》,对湖北省某市7-17周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0-17周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抚养人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基本情况、受助情况和受影响儿童心理状况;以及抚养人及其抚养家庭情况。定性调查采用访谈知情人的方法对某市教育、民政、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深入了解当地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政策和落实现状。对定量资料,采取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卡方检验、T检验、F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直接分类使用。 主要结果 1.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救助政策正在逐步完善。明确了救助对象、救助内容、养育标准等内容,同时还针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生活救助工作给予了专项经费支持。湖北省也针对孤儿救助工作出台了配套政策,拨付了专项经费,某市负责按照省里实施细则,具体落实各项救助政策。 2.此次共调查7-17周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52入,男女比例相当,以父母健在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居多,有31人,孤儿最少,有7人;年龄多集中在7-12周岁。52名儿童均在校读书。从体重、身高指标总体反映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身体生长状况良好。儿童心理现状总体呈积极自信的健康趋势,但部分儿童也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 3.抚养家庭为城镇户籍的有10户,平均家庭劳动收入为12000元/年,农村户籍52户,平均家庭劳动收入为10490.2元/年。与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村人均纯收入比较,虽定义不同,但也初步反映当地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特别是城镇户籍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比农村户籍的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更加困难。 4.被调查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主要通过其所在家庭获得生活救助,75%的7-17周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通过其家庭获得政府给予的生活救助;59.6%的7-17周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获得教育救助,其中初中阶段获得教育救助比例最高,高中或技校获得救助比例最低。有49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参加了新农合,参保儿童的就医比例略高于未参保儿童的就医比例。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父母一方死亡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获得生活、教育救助和参加新农合的比例最低。生活救助能有效改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状况,特别是女童比男童改善明显。 讨论 1.此次通过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及其抚养人的调查发现,当地被调查的所有艾滋病致孤儿童都能获得每月600元或1000元的生活救助。说明孤儿的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被调查的父母一方死亡和父母健在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没有获得此项救助,他们大部分是通过当地政府对其抚养人和抚养家庭给予的救助获得生活帮助的。说明,虽然政策要求参照孤儿执行,但缺乏资金支持使得父母一方死亡和父母健在的受影响儿童在获得救助方面仍面临困难。 2.当地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提供的教育救助主要是通过落实“两免一补”教育救助政策开展的,也有一小部分儿童通过社会组织开展的项目获得教育救助。在大龄儿童上学方面尚缺乏配套措施帮助受影响儿童获得教育救助。 3.在医疗保障方面,绝大多数受影响儿童已经加入新农合,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个别儿童患有严重疾病时,仍然面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及时就医的困境。 4.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当地未获得生活救助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状况男女存在不同,未获得生活救助的女孩心理问卷总分均值低于未获得生活救助的男童;获得生活救助后,女童与男童心理问卷得分均值基本相当。在心情、心理压力、健康感觉、内外在行为、社会联系能力和对歧视的态度等6个维度方面,获得生活救助的受艾滋病影响女童的得分均值均远远高于未获得救助的女童。提示在救助方面女童更为敏感。 结论与建议 1.地方出台配套政策、财政提供经费支持是政策落实的有效保障。建议要加大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关怀的政策和经费保障力度,特别是要加强父母一方死亡和健在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政策落实工作。 2.在某市落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工作中,发现多部门联动救助工作机制能有效推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政策的落实。建议要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救助机制。 3.受艾滋病影响大龄儿童的教育救助问题突出。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大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关怀救助工作。 4.生活救助能有效改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建议要加强制定地方实施细则或方案,扩大现有救助政策落实的覆盖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25.1
本文编号:255118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启文;;安置模式下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心理状况调查——以河南省“阳光家园”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高耀洁;艾滋孤儿抚养之我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周东明,谭红专,李硕颀;726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计国平;Stephanie Sun;吴尊友;洪涛;朱冰;;农村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家庭需求的定性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年02期
5 袁建华;刘康迈;徐熙阳;姜思宇;Edmund Settle;高育华;常春;姜涛;邓昱晨;王强;林聃;夏志勇;蒲洪波;;艾滋病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J];科学决策;2009年03期
6 安宁;中国现行艾滋孤儿救助安置政策[J];社会福利;2005年04期
7 刘保仓;;河南省艾滋遗孤救助体系和安置模式[J];社会福利;2005年10期
8 许文青;;中国部分地区6~14岁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现状研究[J];社会福利;2005年10期
9 郁延安;;农村艾滋致孤儿童生活状况调查及需求研究——基于湖北省随州、襄樊两市部分艾滋病村的调查[J];青年探索;2008年02期
10 尚晓援;程建鹏;;中国孤儿状况分析[J];青年研究;2006年10期
,本文编号:2551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5511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