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前复位法治疗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21:20
【摘要】: 目的:通过对幼儿肘关节解剖学研究和旋前、旋后复位法治疗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最佳复位手法。 方法:基础选择6具小儿尸体标本,共12例肘关节,进行相关的解剖研究。对小儿肘关节桡骨头、颈和环状韧带进行解剖观察测量。 临床收集临床上首次被确诊为桡骨小头半脱位,小于6岁的患者。随机运用旋前复位法和旋后复位法2种复位方法中的一种对患者进行治疗,每隔5分钟检查患肢功能恢复情况。15分钟后如果肘关节功能未能恢复正常则重复第一次复位方法,30分钟后患者仍未恢复肘关节功能,则此复位方法失败。再采取另一种复位方法。假如患者两种复位方法均失败,建议用x线进行检查。对复位过程中疼痛程度进行Mops评分,由患者家属进行评分。 结果:基础桡骨头明显大于桡骨颈,桡骨头与桡骨颈矢状径比为1.26±0.021,桡骨头与桡骨颈横径比值1.25±0.016,环状韧带上、下缘比值1.01±0.10。 临床临床共收治76例桡骨小头半脱位患者,其中旋前复位组39例复位成功39例(复位成功率为100%),而旋后复位组中37例复位成功29例(复位成功率为78.4%),旋前复位组疼痛评分为4.17±1.35,旋后复位组疼痛评分为7.05±1.60。 结论:通过小儿肘关节解剖学研究,结合临床的桡骨小头半脱位复位方法比较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旋前复位法是桡骨小头半脱位的首选复位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726.8
本文编号:2592212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72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林昌,叶蒙福;幼儿肘关节解剖学特征和桡骨头半脱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2 鲍呈元;儿童桡骨小头半脱位350例诊治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4年09期
3 何丰良;拔伸牵引曲屈复位法治疗创伤性小儿桡骨头半脱位215例[J];四川中医;1996年09期
4 郭建君,赵海燕,王平;成人桡骨头半脱位[J];山东中医杂志;1999年08期
5 程延;;牵拉肘研究进展[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6 肖兵,张运;桡骨小头半脱位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年03期
7 张敬东,彭明惺,刘利君,廖世华;牵拉肘机制的有关解剖学观测[J];中国骨伤;2003年11期
8 王水桥,张龙君,陈建良,叶锋,王晓,郑晓东;桡骨头半脱位的X线片表现[J];中国骨伤;2004年05期
9 房晓彬;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原因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年03期
10 王洪金,,庞桂根;名老中医苏宝恒诊治桡骨小头半脱位的经验[J];中医正骨;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2592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5922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