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足外翻脑瘫患儿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22:08
【摘要】:目的 运用足底压力测量仪采集足底各区域的足底压力曲线及特征量参数,研究足外翻(valgus)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儿童在行走时下肢生物力学方面的改变,并与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儿童行走时的足底压力特征做对比,探讨CP患儿的足底压力变化的特征,为足外翻患儿的足部诊断与康复评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①研究组为2009.1 2010.7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有足外翻表现的脑瘫儿童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 10岁,平均年龄4.5±2.3岁),对照组为某校20例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童(男11例,女9例;年龄5 7岁,平均年龄5.6±0.9岁),应用JPD1600型足底压力测试仪对足底的5个功能区域进行数据采集(足底分为前掌、足弓、足跟,再用三线法将足前掌、足弓划为四个区域,加上足跟共5个区域)。②嘱患儿裸足从平板前方2m处走向平板,先左脚踏在有效区域,后转身从对侧返回,右脚踏板。测量每个区域的接触时相、接触面积、时间 力的积分等。③测试前指导受试者正确步行方法并做练习,适应后再行测试采集数据。全部临床资料和功能评定项目均由专业医生经统一培训合格后进行。每例患者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纳入统计分析。④按照以上同样的方法对健康对照组儿童测得足底压力数据作为对照组,每位儿童均在30分钟内测两次,取平均值以避免误差。将正常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足外翻患儿的足底压力特征。 结果 行走时,正常足底接触面积最大的部位在前掌,依次是后跟、足弓;而外翻足自然行走时足底接触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在前掌,足弓、后跟,正常足与外翻足足底各区域接触面积占全掌的百分比差异很大,外翻足的足弓接触面积也远远大于正常足,前掌接触面积明显大于正常足,而足跟接触面积的比例小于正常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左右足足底部位接触面积比例基本一致。正常足在支撑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离地时相,依次是整足接触时相、着地时相、前掌接触时相。足外翻患儿对下肢的控制能力较差,行走时落地时间较短,而抬足动作较为困难,耗时较长,在支撑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整足接触时相然后为离地时相、着地时相、前掌接触时相。 正常儿童与外翻足患儿足底部位的冲量大小顺序基本相同,均是前掌冲量占全掌比例最大,依次是后跟、足弓。但两者足底各区域所受冲量占全掌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外翻足后跟所受冲量占全掌比例小于正常足儿童;而足弓、前掌所受冲量占全掌比例均大于正常儿童。外翻足脑瘫患儿的前足掌内侧缘压力显著大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儿童由于足弓的存在,足中部压力集中于外侧缘,而脑瘫儿童往往伴有扁平足、尖足等症状,足中部压力分布不规律,与正常儿童差异明显。 结论 本研究使用的足底压力测定技术对客观评估足外翻程度和治疗效果有量化意义,可以从足底压力分布图中直观地看出足外翻患儿步行时是否存在足跟着地、重心前移、足尖离地的过程异常; 提取的足底压力各种量化参数,能反映足外翻脑瘫患儿步行时的足底压力特征。可以通过治疗前后的步态参数的对比以评估疗效,为足外翻的脑瘫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图文】:

发病率,儿童发病率,脑瘫,学龄前儿童


以来患儿总数保持稳定,或轻微增长[3]。目前报告结果以日本最低,为 1.2‰,丹麦最高,为 4.9‰。性别上也有差异,男性脑瘫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二者比值在1.13:1~1.57:1 之间。同一国家、地域不同、不同病因导致的儿童 CP 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在美国,CP 儿童发病率约 2.5‰。调查显示美国每年至少有有 76.4 万人被诊断为 CP,其中婴幼儿 0.8 万人,学龄前儿童 1200~1500 人。在加拿大,据估计每 500 个婴儿中就有 1 人受到 CP 的影响[4][5]。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差别很大。我国现有脑瘫患儿 400-500 万,致残率为42 %一 45 %,每年新增脑瘫患儿 3.4 万[6]。据对合肥市蜀山镇的的调查结果推算,安徽省农村地区目前 2~13 岁年龄段的脑瘫患儿近 2 万人,这必将给家庭与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7]。

足底压力,测试仪


度;3)了解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的活动度情况,判断对步态的影响;4)观察足部周围软组织,有无破溃、水肿等影响行走的病变;5)采用徒手对抗试验了解腓骨肌、胫后肌等肌肉的肌力、肌张力,初步判断患儿下肢的主被动运动功能;6)结合临床状态,分析同侧髋、膝关节状态及其与足部畸形的关联;2.2.2 足底压力测试:设备: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采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自行研发的JPD1600 型足底压力测试仪。 使用与足底压力测试仪厚度相等的泡沫地垫铺于仪器周围,形成一条走道,以减少仪器与地面高低落差和受试者心理所造成的误差。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丽;刘学贞;任影萍;;扁平足的研究进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徐梅;吴建贤;;脑性瘫痪患儿足外翻的康复评估[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年24期

3 张伟,黄耀添,王军;拇外翻病人的静、动态前足底压力测定[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张庆来;孟站领;;正常青年人左右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5期

5 李海;周安艳;黄东锋;丁建新;江沁;;动态足底压力检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步行时的特征(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2期

6 梁成军;;足底压力测量在步态分析及病理足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0期

7 杜晓宁;赵晓哲;张欣;;正常足与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及步态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46期

8 陈艳,倪进发,张静萍,戴文,陶芳标;合肥市蜀山镇2~13岁儿童脑性瘫痪现况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徐梅;吴建贤;;小儿脑性瘫痪足外翻的康复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10 吴建贤;徐梅;王斌;;脑瘫患儿足外翻康复方法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595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595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8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