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病毒血症与肠道外脏器感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05:05
【摘要】: 轮状病毒(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以在小 肠粘膜的分化上皮复制,导致急性、严重腹泻为其特征。近年来RV腹 泻患儿可发生肠道外感染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报道日渐增多,在重症免疫 缺陷、已有肠道外感染症状的患儿中已发现存在病毒血症。但国内外尚 未见对普通RV腹泻就诊患儿病毒血症和肠道外脏器感染进行系统性研 究的报道。我们于1998年11月中旬~1999年1月初广州地区RV腹泻 高峰期,对临床以普通RV腹泻就诊的患儿病毒血症及肠道外多脏器受 累的问题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调查;首次将原位PCR间接法应用于组 织中RV的检测。以期为RV感染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内容和资料,,并 为临床RV肠道外感染的预防和诊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如 下: 1.运用目前公认的套式RT-PCR方法,对RV腹泻患儿病毒血症存 在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在60例患儿中检出病毒血症4例,首次证实 了在部分普通就诊的RV腹泻患儿中存在病毒血症;RV在血中多以单 个核细胞携带方式传播,为RV肠道外感染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初步对RV腹泻患儿多脏器损伤进行临床调查。调查表明在普通 RV腹泻患儿中存在肝酶学和心肌酶学异常的患儿分别占36.59%和 56.82%,明确提示肝脏、心脏损伤的分别占7.32%和6.82%,极少数患 儿可出现胰腺和血液系统的损伤。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胃 肠炎症状并非是引起心、肝酶学增高的直接原因,提示RV病毒血症可 能是引起酶学升高的因素之一;多脏器受损可能与RV肠道外感染有 关,为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3.首次将原位PCR方法应用于RV的组织学检测。在2例RV感染 死亡患儿的肾脏、肝脏、肺组织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内检出RV,提示RV 对该组织可能具有吸附和穿入的能力;在某些部位RV含量相对较大或 分布密集,提示RV在该组织内可能存在复制,为组织学上证实RV病 毒血症和肠道外感染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 4.对血浆中RV阳性的PCR产物进行了部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属 RV序列,血清型Ⅲ型,未见明显变异;4例病毒血症阳性患儿粪便 PA*E电泳属长型,未见变异:根据临床资料和病理解剖学结果,初步 推测机体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免疫低下,或肠道混合感染合井全身严 重感染可能是导致RV肠道外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该人群RV肠道 外感染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在调查的 60例 RV腹泻患儿中,有 35%在腹泻前出现了上呼吸 道感染症状,结合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以及本实验在RV感染死亡患 儿的肺组织内检测出RV,为临床诊断RV呼吸系统感染提供了科学依 据,同时也支持了RV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途径的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R725.1
本文编号:2612974
【学位授予单位】: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R7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颖敏,区文玑,郑曙明;感染性腹泻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J];广东医学;1998年12期
2 李中秋;原位PCR的原理及应用[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7年02期
3 李立家,宋运淳;原位PCR技术及其应用[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8年02期
4 农光民,阿里,刘义,苏瑞琼,李树全,谢湘芝;轮状病毒感染与小儿肺炎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1996年02期
5 杨丽萍;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9年01期
6 王卫华,田德英,王平,夏秦,宋佩辉;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1998年04期
7 张天庭,许雪峨,赵祥文,张之炯,李镇辉,曾庆善;轮状病毒中枢神经及肺部感染[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年01期
8 章祖抚,杨玉军,任加明,李绍嗣;轮状病毒对心肌损害的观察[J];中级医刊;1996年08期
9 李新鸣,李鲁平,刘军,刘戈飞,姚振宇,陈庆学;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检测[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10 潘华冰;急性甲型肝炎合并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2612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129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