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2 04:25
【摘要】:研究背景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也称Louis-Ba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1/100 000~1/40 000。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眼球结膜和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免疫缺陷以及反复发作的副鼻窦炎和肺部感染,对电离辐射敏感以及肿瘤的高发病率。1995年Shiloh Y确定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gene,ATM基因)是导致AT的唯一病因,其编码产物为ATM蛋白,ATM基因突变引起ATM蛋白在胞质中的功能缺陷,从而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染色体断裂及重排,造成神经、血管、皮肤和内分泌等多系统受损,尤其是神经系统损害最严重。ATM基因突变检测是AT诊断的金标准。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遗传性疾病,病程晚期患儿多死于感染和肿瘤,总体预后不良,这给患儿和家庭带来巨大痛苦。所以总结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对临床怀疑AT的患儿尽早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对患者和家庭成员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从而为其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减少该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目的总结来自无任何血缘关系的2个家系中2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生化特征,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儿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方式和基因突变类型,推断其相关性,从而为患儿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获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收集2个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2名先证者和家庭成员的资料(临床资料、外周血标本)。此外采集20名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Gene DNA Kit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对全外显子基因进行二代测序,将检测出的突变与GeneBank中原始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然后采用Sanger测序对所有具有临床意义的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1.家系1中,二代测序发现先证者ATM基因出现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是:chr11:108202282上c.7627delA的杂合突变和chr11:108214065上c.8385-8394del的杂合突变。Sanger测序的验证结果与二代测序结果一致,发现先证者ATM基因有两处杂合核苷酸变异,分别是chr11:108202282上c.7627delA和chr11:108214065上c.8385-8394del。上述两种突变分别来自于先证者父亲和母亲,父亲ATM基因发现chr11:108202282上c.7627delA的杂合突变,母亲ATM基因发现chr11:108214065上c.8385-8394del的杂合突变。2.家系2中,二代测序发现先证者ATM基因出现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是:chr11:108138069上c.2638delG的杂合突变和chr11:108141874上c.2921+1GC杂合突变。Sanger测序的验证结果与二代测序结果一致,发现先证者ATM基因有两处杂合核苷酸变异,分别是chr11:108138069上c.2638delG和chr11:108141874上c.2921+1GC。先证者母亲ATM基因发现chr11:108138069上c.2638delG的杂合突变,由于父亲已故原因未采集血样,杂合突变c.2921+1GC可能遗传自父亲或者新发突变。结论1.收集的2个家系中的先证者均符合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生化特征及基因突变类型,诊断明确。2.家系1中发现c.7627delA、c.8385-8394del新突变,家系2中发现c.2638delG、c.2921+1GC新突变,以上4种新突变的致病性均未见文献报道,丰富了国内外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分子遗传学领域的研究。
【图文】:

先证者,基因,父亲


图 1 先证者 1 ATM 基因:chr11:108202282 上 c.7627delA(p.Asn2543IlefsTer2)先证者 1 父亲图 2 先证者 1 父亲 ATM 基因:chr11:108202282 上 c.7627delA(p.Asn2543IlefsTer2)

先证者,父亲,基因


先证者 1图 1 先证者 1 ATM 基因:chr11:108202282 上 c.7627delA(p.Asn2543IlefsTer2)先证者 1 父亲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四清;陈观明;;语前聋患儿的双重杂合突变[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25期

2 徐献群;王陈;吴业勤;黄朱亮;严明;;新发现Leber先天性黑w腔颊吒春显雍贤槐湮坏鉩.1831T>C/c.2172T>A[J];微循环学杂志;2016年04期

3 潘晓冬;王绿娅;蔺洁;苏鹏宇;杨娅;刘舒;杜兰平;王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家系成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年13期

4 姚献花;冯刚;;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例报道——疑似1例新型基因位点杂合突变[J];光明中医;2014年10期

5 方怡;王鸿利;王学锋;傅启华;王文斌;谢爽;周荣富;戴菁;王振义;;纤维蛋白原Ββ-链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年06期

6 王新宝;崔红;;以阵发性青紫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J];医学综述;2017年09期

7 张惠杰;杨军;顾生虹;张炜;刘建民;宁光;李小英;;新复合杂合突变致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年05期

8 杨琴;马红玲;郑跃杰;鲍燕敏;;HYDI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9年04期

9 高春林;马上茹;夏正坤;高远赋;樊忠民;徐敏;魏伟;周昱;莫桂玲;;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SLC12A3基因复杂杂合突变[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年01期

10 顾怡;沈薇;张岚;张纪蔚;应春妹;郁婷婷;王学锋;傅启华;;同一等位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Ⅰ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J];血栓与止血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自强;苏健;白霞;王兆钺;阮长耿;;整合素α Ⅱb基因联合杂合突变致血小板无力症一例[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2 方怡;王鸿利;王学锋;傅启华;王文斌;谢爽;周荣富;戴菁;王振义;;纤维蛋白原Bβ链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陈泽娜;金欧;郭兴华;古洁若;;DYSF基因新的杂合突变导致2B型肢带肌营养不良[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第一届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4 梅慧芬;刘丽;彭敏芝;盛慧英;林瑞珠;梁翠丽;蔡燕娜;江敏妍;李秀珍;;25例尿素循环障碍患儿基因分类分析[A];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4年

5 李鸿皓;;胸腺嘧啶核苷激酶2复合杂合突变致婴儿早发致死性孤立性骨骼肌病一例报道[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6 王逾男;刘畅;丁红柯;赵馨;何薇;刘玲;李陈;尹爱华;;一例CUL7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3M综合征的产前诊断[A];第十一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8年

7 黄燕;甘建和;赵卫峰;;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1型基因突变分析与临床特征[A];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9年

8 金占国;程静;李洪波;龚维熙;袁慧军;韩东一;;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9 朱俊真;曹琴英;张宁;张为霞;;耳聋患者相关常见致病基因的分子诊断[A];第八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五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蔡晓红;王学锋;戴菁;方怡;丁秋兰;王文斌;谢飞;谢爽;王鸿利;;1例血友病A家系中女性患者的双重杂合突变的基因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玲;PK2/PKR2信号系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程楠;WD基因突变热区和高频突变位点及特殊类型WD基因诊断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浩;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基因突变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孙倩倩;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基因突变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4年

3 谢露;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遗传缺陷探索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4 赵威;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致病基因SPG11复合杂合突变位点新发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5 毕志超;甲基丙二酸血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24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24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3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