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儿科慢性黄疸的遗传性病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22:41
【摘要】:目的:探索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变异在新生儿期后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中的意义。 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肝病专科就诊,年龄1-3月龄,表现为自新生儿期持续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1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临床病史,常规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和甲状腺功能,并抽取外周静脉血,扩增UGT1A1基因的Promoter区和全部5个外显子并测序。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结果:15例患儿均无溶血和/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证据。15例患儿中13例检测到至少一个UGT1A1基因变异位点。其中,3例人工喂养患儿中2例检出UGT1A1基因变异。共检测到4种变异类型,包括G71R、P364L、A(TA)7TAA和P229Q,其基因变异频率分别为73.3%、20.0%、13.3%和6.7%。50例健康儿童中四种变异频率分别为26.0%、4.0%、20.0%和2.0%。患儿中G71R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01)。 结论:无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UGT1A1基因变异是中国新生儿期后持续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最主要原因。G71R是最常见的变异类型。 目的:探索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突变在儿童慢性非溶血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中的意义及其突变特征。 方法:2007年8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肝病专科就诊,表现为慢性非溶血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诊断Crigler-Najjar综合征2型或Gilbert综合征的1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临床病史,常规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肝功能,并抽取外周静脉血,扩增UGT1A1基因的Promoter区和全部5个外显子并测序。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 结果:所有12例患儿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12例患儿均检测到UGT1A1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纯合突变,7例为复合杂合突变,3例为杂合突变。共检测到12种不同突变,6种为文献中报道过,包括P229Q、R341X、P364L、Q357X、P451L、Y486D;6种为新发现的突变,包括G96E、L255Q、S343X、T371I、S381N、c.1047de1G,均为杂合突变。除Y486D在8例患儿中检测到外(2例纯合,6例杂合),其余11个突变位点均仅在1例患儿中检测到。此外,还检测到2个常见的多态性位点,包括A(TA)6/(TA)7TAA(3例杂合)和G71R(1例纯合,6例杂合)。 结论:UGT1A1基因突变是儿童慢性非溶血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最主要原因,并发现Y486D很可能是中国大陆Crigler-Najjar综合征2型和Gilbert综合征患儿中的热点突变。 目的:探索中国大陆高GGT肝内胆汁淤积症中ABCB4基因突变的意义,以及有和无ABCB4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对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反应的区别。 方法:2004年3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就诊,表现为不明原因高GGT型肝内胆汁淤积症和/或肝硬化的1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ABCB4基因的全部编码外显子及其邻近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比较有ABCB4基因突变和无ABCB4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和UDCA治疗反应。 结果:检测到3例复合杂合突变患儿,共发现6种基因突变类型。除p.R47X外,其余五种均为新发现的突变,包括IVS5c.344+2_+3insT,p.D459G,p.R582Q,p.P693HfsX698, p.M1276WfsX1308。ABCB4基因突变患儿的TBA水平(均值士标准差:352.5±97.0umol/L)高于无ABCB4基因突变患儿(均值±标准差:55.9±50.4umol/L)(P=0.000)。其他生化指标和临床特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BCB4基因突变患儿经UDCA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血清转氨酶水平下降。 结论:在中国,部分高GGT型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归因于ABCB4基因突变。血清TBA在区别PFIC3和其他高GGT型肝内胆汁淤积症中似乎是很有用的指标。UDCA治疗可改善PFIC3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情况。 背景和目的:3p-羟基-C27-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缺陷病是一种罕见的胆汁淤积性肝病,通过胆酸(CA)治疗可改善预后,但是胆酸难以获得。我们报道了2例基因检测确诊的3β-HSD缺陷病及应用大剂量UDCA治疗的经验。 方法:2例在新生儿期即发生胆汁淤积,同时伴血清GGT和TBA水平持续处于低水平或正常水平的患儿入选本研究。对HSD3B7基因全部6个编码外显子及其邻近序列进行PCR扩增及直接测序分析。患儿血液和尿液标本送往日本进行胆汁酸质谱分析。2例患儿采用不同剂量UDCA,分别观察不同剂量治疗下的反应。 结果:2例患儿均检测到HSD3B7基因突变。例1为c.1031AG,p.Y344C纯合突变,而例2为c.45_46delAG, p.G17LfsX45和c.988_990del ACC, p.T330del,的复合杂合突变.。2例患儿的父母均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患儿血尿胆汁酸质谱分析均证实为3β-HSD缺陷病。50mg/kg/d的UDCA治疗剂量下,2例患儿胆汁淤积很快消退,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肝硬化体征逐渐消失。 结论:3β-HSD缺陷是中国儿童低GGT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要原因。大剂量UDCA很可能是治疗3β-HSD缺陷病一种良好选择。 总结 1.一些慢性黄疸是由于遗传性病因所致,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2. UGT1A1基因异常是引起非溶血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最主要原因。 3. ABCB4基因突变是中国高GGT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要原因。血清TBA水平很可能是区别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和其他病因引起的高GGT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有用指标。 4.中国大陆存在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3β-HSD缺陷是引起低GGT和TBA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最常见类型。大剂量UDCA是治疗3β-HSD缺陷病的一种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5.7
本文编号:2625261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Maria J Monte;Jose JG Marin;Alvaro Antelo;Jose Vazquez-Tato;;Bile acids:Chemistry,physiology,and pathophysiolog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9年07期
,本文编号:2625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252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