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03:31
【摘要】: 目的:通过整理与研究,提供冯氏捏脊手法的技术操作规范,用以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应用研究,以提高中医临床医疗技术水平,便于推广应用。 方法:临床研究采用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指导原则》、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1988年10月,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修订(洛阳)制定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对治疗前、后的症候改善进行量化积分,包括面色、食欲、神疲乏力、大便、唇、舌色五项分别计分。其中治疗组采用冯氏捏脊手法,前两周,每日捏一次,后两周,隔天捏,共计四周。对照组口服富马酸铁咀嚼片20mg/kg/d,分三次口服,治疗四周。观察治疗前后面色、食欲、体力、大便及唇、舌色、脉象(或指纹),以及血常规、血清铁蛋白、尿木糖试验、尿淀粉酶试验及锌原卟啉值的指标变化。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病例6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 结果与讨论: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主要体现在:①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总有效率达90.6%,对照组经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总有效率达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捏脊可明显改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面色、食欲、神疲乏力、大便、唇、舌色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经补铁治疗对面色、神疲乏力、唇、舌色有明显改善(P0.01),但对食欲、大便,治疗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面色、神疲乏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食欲、大便、唇、舌色三项,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可明显改善中医症候,两组疗前、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捏脊可明显提高D-木糖吸收率,治疗组疗后D-木糖值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使脾虚型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肠吸收功能明显改善,而对照组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⑤捏脊可提高尿淀粉酶的活性,捏脊组治疗前后尿淀粉酶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尿淀粉酶无明显改善(P0.05)。捏脊使胰脏分泌淀粉酶的功能增强,,可改变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⑥两组对血清铁蛋白均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疗后两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⑦两组锌原卟啉治疗后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疗后组间锌原卟啉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⑧两组疗后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272.6
本文编号:266131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27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平;捏脊疗法益气健脾作用的临床探讨[J];按摩与导引;2000年01期
2 刘莉,吴柱国;间断口服小剂量铁剂治疗116例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孙玉萍,赵建强,刘传勇,王伟,崔霞,陈少华;缺铁性贫血患儿血清铁、铜、锌水平与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7年11期
4 颜世铭,熊丽萍;元素间的相互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年11期
5 搤志坚,李文益,陈琴,梁嘉泰;正常小儿血清锌铜含量测定及几种疾病中锌、铜含量变化的观察报告[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5年10期
6 王大宪,陈陶后,严小娟,刘昌玉;养血口服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78例[J];湖北中医杂志;1994年04期
7 刘钧;补气健脾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J];辽宁中医杂志;1995年11期
8 马新超,余惠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240例——附中西药对照组16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7年02期
9 董伯云,王玉英,邹洪来;间断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164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2年06期
10 孙远岭,江育仁,尤汝娣,蒋维;运脾方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1998年09期
本文编号:266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613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