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免疫学改变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05-16 02:08
【摘要】:第一部分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目的:比较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其细胞因子水平。 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31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26例及正常对照1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Th2、Th17、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水平。 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细胞亚群百分比较正常组和哮喘组均有降低,P值分别0.000和0.010;而支气管哮喘组Th1百分比较正常组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毛细支气管炎组Th2细胞亚群百分比较正常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357);与支气管哮喘组相比降低(P=0.006),同时哮喘组Th2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毛细支气管炎组Th17细胞亚群百分比较正常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336);较支气管哮喘组有降低趋势偏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333)。毛细支气管炎组Treg细胞亚群百分比较正常组和喘息组,P值分别为0.024和0.000。进一步做各组Th1/Th2细胞比值计算结果分别为:正常组:10.22±9.51,支气管哮喘组:5.12±2.19,毛细支气管炎组:5.52±1.16;统计学分析显示毛细支气管炎组与支气管哮喘组比较P=0.763,与正常组比较P=0.000。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FN-γ,比正常组降低(P=0.001),与支气管哮喘组比较偏高(P=0.023)。毛细支气管炎组IL-4,较正常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893),与支气管哮喘组相比降低(P=0.000)。毛细支气管炎组IL-17细胞亚群较正常组升高,无统计学差异(P=0.451);较支气管哮喘组偏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363)。毛细支气管炎组IL-10较正常组降低(P=0.002);与支气管哮喘组相比降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23)。 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与正常组比较Th1细胞亚群降低,Th2细胞亚群升高不明显,Treg细胞亚群下降;哮喘发作期与正常组比较,Th1和Treg细胞亚群降低,Th2细胞亚群升高。Th1/Th2细胞比值提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和哮喘发作期可能存在与相似的Th1和Th2细胞比值下降的失衡趋势。同时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Treg细胞百分比上调,但可能存在功能不足。 第二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 目的:了解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与非喘息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Th1、Th2、Th17、Treg细胞计数及其细胞因子水平之间有无差异,以及过敏史、病毒感染类型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 方法:电话随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近一年的喘息情况。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患儿11例,非喘息患儿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Th2、Th17、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水平。 结果: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与非喘息患儿相比较,喘息组在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Th17/CD4+T细胞和Th2细胞/CD4+T细胞百分比有升高趋势,Th1细胞百分比有降低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喘息组在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Treg细胞百分比较非喘息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患儿与非喘息患儿相比较,喘息组在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IL-17、IL-4、IL-10、IFN-γ水平较非喘息组有升高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发生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Treg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第三部分Min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变应性喘息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Mina基因rs832081 (C/T), rs832078 (C/T), rs4857304 (G/T), rs9879532 (C/T), rs17374916 (A/G), rs1532206 (A/G)共6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重庆地区汉族儿童变应性喘息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标签SNPs用Haploview version 4.0软件通过TAGGER程序计算。MALDI-TOF技术进行Mina位点基因分型。观察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喘息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 结果:共纳入支气管哮喘患儿202例年龄在6.97±2.85岁之间,对照组191例年龄在8.14±3.13岁之间。Mina的rs4857304位点在喘息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9,OR=1.477,95%可信区间=1.062-2.052),喘息组rs4857304位点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该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na基因rs4857304位点与儿童变应性喘息相关。 第四部分Mina基因rs4857304位点多态性不能判断学龄前儿童反复喘息与支气管哮喘 目的:研究Mina基因rs4857304 (G/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5-7岁和7岁以上儿童变应性喘息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MALDI-TOF技术进行Mina位点基因分型。显性遗传模型用来比较rs4857304 (G/T)位点GG型和TT+TG基因型之间的差异。隐性遗传模型用来比较rs4857304 (G/T)位点TT型和TG+GG型之间基因型的差异。观察Mina基因rs4857304位点TT型和TG+GG型在反复喘息和哮喘儿童之间差异。 结果:共纳入喘息患儿202例年龄在6.97±2.85岁之间,对照组191例年龄在8.14±3.13岁之间。通过隐性遗传模型分析发现,rs4857304位点主要等位基因T纯合型,即TT型和GG+GT型相比,在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82,OR=1.568,95%CI=1.048-2.346)。进一步将喘息儿童分为反复喘息组和支气管哮喘组,5-6岁反复喘息共有58例,其中TT型39例,GT+GG型19例。7岁哮喘病人共有141例,其中TT型84例,GT+GG型57例。经卡方检验发现,两组患儿之间的TT型和GT+GG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53)。 结论: Mina基因rs4857304位点多态性不能作为判断学龄前儿童反复喘息和支气管哮喘的标准之一。
【图文】:

流式,细胞


Bronchiolitis group Asthma group Control group图 1 Thl 细胞流式检测图igure 2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the proportion of Thl/CD4+ T cells in PBMCs of patientswith asthma and bronchiolitis and the controls

流式,细胞


Bronchiolitis group Asthma group Control group图 1 Thl 细胞流式检测图igure 2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the proportion of Thl/CD4+ T cells in PBMCs of patientswith asthma and bronchiolitis and the controls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春晖;;125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J];北方药学;2011年04期

2 王祥双;;景洪贵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3 王琦;孙丽娟;姜晓华;张冬华;;微量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4 周晓英;;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反复喘息的预防效果[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年03期

5 廉红则;宋佳林;陈秀清;;超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小剂量氨茶碱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年07期

6 牛银萍;;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8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7 马晓欣;;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8 刘冬霞;赵江勇;高炳杰;;炎琥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J];兵团医学;2011年02期

9 王宏英;郑继平;;西咪替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6例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英;;支气管哮喘53例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昌崇;苏苗赏;;RSV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其诊治策略[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贾雁平;;孟昂司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3 邵启民;何炜;;a-细辛脑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A];全国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继续教育学习班、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5年

4 李硕;刘传合;宋欣;赵京;陈育智;;喘息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改变的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江长波;;三拗苏葶汤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6 王烈;吴运莉;马翠萱;;190例毛细支气管炎证治探讨[A];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会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吕文清;罗华堂;;毛细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春云;罗运春;李昌崇;董琳;;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NPA中SP和VIP水平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9 景淑军;李晓辉;穆慧敏;;毛细支气管炎吸入备劳特前后肺功能测定的探讨[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郝贤菊;;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胃食管返流患儿的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小衡;毛细支气管炎 小病不能小看[N];大众卫生报;2003年

2 唐语;对支气管哮喘不利的药物[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锋;春天,要防毛细支气管炎[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曾令浩;支气管哮喘的“有期索型”[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路苓;硫酸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王小衡;不可小视毛细支气管炎[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7 蔡晓刚;支气管哮喘一针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吕文;家人感冒 隔离宝宝[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9 ;支气管哮喘常识[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10 副主任药师 王秋冬;甘草致支气管哮喘一例[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芸;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免疫学改变的比较[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江宏;支气管哮喘动态监测和症状感知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吴小慧;支气管哮喘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开艳;Th17细胞亚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发病机制及TLR2对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吴思怡;宣肺化痰结合益气固卫防治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雅丽;卡介苗、γ-干扰素及维生素A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7 许丽梅;宣肺化痰活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LTD4、NGF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王雯;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9 佟万成;热休克蛋白70、90α、90β mRNA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10 郝月琴;平哮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琴;IL-4受体α链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张东华;毛细支气管炎患者IL-4、IFN-γ、IgE测定及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3 王金东;舍曲林辅助治疗伴有抑郁的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血清IL-4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晓松;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测定的临床意义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5 殷楚芬;马凤彬主任医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证经验整理[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陈涛;遵义市支气管哮喘患儿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0年

7 侯长春;促炎症细胞因子HMGB1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达变化和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8 王娇;麻黄水提物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9 高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络诊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CCL1-CCR8在小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其作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65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65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