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栓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07:39
【摘要】: 目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栓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可行性、安全性、镇痛效果;对比不同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栓用于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寻找其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安全剂量。 研究方法:病例均来自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Ⅰ-Ⅱ级,年龄1-5岁,其智力和语言发育正常。实施手术时间为上午8:00-11:00之间,术前检测血糖、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疾患,出凝血功能障碍,尤其是血小板明显减少者,对非甾体类药物过敏,近期内有溃疡病史。所有患儿均为经父母或监护人同意自愿实施术后镇痛的患儿,术前详细告之栓剂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将手术患儿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5例:Ⅰ组对乙酰氨基酚栓20 mg/kg每6h一次;Ⅱ组对乙酰氨基酚栓首次剂量40 mg/kg以后20 mg/kg每6h一次;Ⅲ组布洛芬5 mg/kg每6h一次;Ⅳ组布洛芬首次剂量10 mg/kg以后5 mg/kg每6h一次;麻醉后手术开始前行肛门栓剂,维持两天的术后镇痛。分别在术后1、2、4、8、12、24、36小时测患儿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进行镇痛和镇静评分,镇痛评分应用FRS和CHEOPS评分法。检测患儿术后1小时和24小时的血糖值,应激激素测定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随访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拆线时间,记录术后副作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发生情况。 结果:(1)四组病儿镇痛评分结果,四组病儿在术后第1、2、4、8、12小时Ⅰ、Ⅱ比较,Ⅲ、Ⅳ比较有显著差异;在其余各时间点Ⅱ组评分低于Ⅰ组,Ⅳ组评分低于Ⅲ组但无显著差异。(2)四组患儿血糖在术后1小时明显高于术前,术后24小时血糖有下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术前,四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生血糖明显升高(>8.4mmol/L)。(3)四组患儿镇痛效果均为满意,无一例需额外加其它镇痛药物;Ⅰ组有2例患儿出现恶心(13.3%),Ⅱ、Ⅲ、Ⅳ组各出现1例(6.7%),均未出现呕吐。四组患儿无一例出现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症状。Ⅰ组有1例出现嗜睡,Ⅱ组2例,Ⅳ组1例。(4)本研究结果表明四组的皮质醇和ACTH术后4h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逐渐回落,到术后24h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术前。四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术后镇痛能够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5)四组患儿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延期拆线。 结论:1.布洛酚、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效果显著,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2.推荐使用首次负荷剂量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杰,计根林,郑恒兴,黄怡,张英民,熊利泽;患者自控镇痛时加用欧必亭、恩丹西酮与氟哌啶预防术后恶心、呕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2 侯立朝,熊利泽,李树志;PCIA和PCEA应用于剖腹产术后镇痛的比较性研究(英文)[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任同悦,唐明霞,于宝金,陈菲,陈健,强万党;小儿术后持续静脉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2年07期

4 朱涛,王焱林,刘菊英,向勇;皮下自控镇痛对皮质醇和β-内啡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年03期

5 袁浩;氯诺昔康和吗啡在自控镇痛中的作用比较[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李中东;罗非昔布和塞来昔布具有与其它NSAID相似的危险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年01期

7 王淑月;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10期

8 王薇,赵国立,刘小颖,吴新民;芬太尼和吗啡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药效学和血药浓度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年06期

9 何非方,祝继洪,方向明;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2年06期

10 王芳,谭红,李树人;氯诺昔康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新药杂志;2003年10期



本文编号:2670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70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