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闭锁肠壁神经、平滑肌和肠间质细胞异常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5-21 08:10
【摘要】:目的:了解小肠闭锁肠壁神经、平滑肌和肠间质细胞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其分布范围,探讨小肠闭锁术后肠动力功能紊乱发生机制,科学确立小肠闭锁手术切除肠管范围。 方法:收集小肠闭锁患儿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 例,分别选取闭锁两端肠壁全层组织,常规固定石蜡包埋。自闭锁盲端沿肠管纵轴每间隔1cm 连续切片,行HE 染色,计数肠壁肌间神经丛和丛内神经节细胞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法),检测肠壁S-100 、а-SMA 和C-kit。以6 例相同年龄组,死于与肠道和神经系统无关疾病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为对照,观察小肠闭锁两端肠壁神经、平滑肌和肠间质细胞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其分布范围。 结果:1、闭锁近端肠壁肌间神经丛、丛内神经节细胞数及环、纵肌层内神经纤维分布密度均较对照组减少。随着远离闭锁盲端,以上指标呈逐渐增加趋势。14cm 处环、纵肌层内神经纤维分布密度较对照组已无差异。肌间神经丛、丛内神经节细胞数在16cm 处虽未达正常,但与对照组差异性减轻。闭锁远端4cm 后,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似。2、闭锁近端肠壁肌层肥厚,环肌层尤为明显,环纵肌比例失调。3 例环肌层平滑肌空泡样变,部分空泡样变处环肌层变薄。肥厚环肌层α-SMA 染色强度明显减低,随着远离闭锁盲端,环肌层肥厚减轻,α-SMA 染色强度逐渐增加,16cm 时与对照组相似。黏膜肌、纵肌层α-SMA 染色强度轻度减低,距盲端6cm 处达到正常。闭锁远端肌层α-SMA染色轻度减低,局限在距盲端4cm 范围内。3、闭锁近端10cm 内,肠壁各层均未见肠间质细胞。之后,肌间肠间质细胞开始增多,16cm 处已见中等量肠间质细胞分布于肌间神经丛外周,但细胞间无正常网络状结构形成,肠壁其它部位仍未见肠间质细胞分布。闭锁远端肠壁各层肠间质细胞减少局限于距
【图文】:
图 1:对照组小肠环、纵肌比例正常,肌间丰富神 图 2:对照组小肠肌间神经丛内丰富神经节细胞。经丛分布。HE,×40。 HE,×400。图 3:闭锁近端肠壁黏膜层矮小,环肌明显肥厚, 图 4:闭锁近端 2cm,肌间神经丛数量明显减少。环、纵肌比例失调。HE,×40。 HE,×40。
图 1:对照组小肠环、纵肌比例正常,肌间丰富神 图 2:对照组小肠肌间神经丛内丰富神经节细胞。经丛分布。HE,×40。 HE,×400。图 3:闭锁近端肠壁黏膜层矮小,环肌明显肥厚, 图 4:闭锁近端 2cm,肌间神经丛数量明显减少。环、纵肌比例失调。HE,×40。 HE,×40。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726.5
本文编号:2673969
【图文】:
图 1:对照组小肠环、纵肌比例正常,肌间丰富神 图 2:对照组小肠肌间神经丛内丰富神经节细胞。经丛分布。HE,×40。 HE,×400。图 3:闭锁近端肠壁黏膜层矮小,环肌明显肥厚, 图 4:闭锁近端 2cm,肌间神经丛数量明显减少。环、纵肌比例失调。HE,×40。 HE,×40。
图 1:对照组小肠环、纵肌比例正常,肌间丰富神 图 2:对照组小肠肌间神经丛内丰富神经节细胞。经丛分布。HE,×40。 HE,×400。图 3:闭锁近端肠壁黏膜层矮小,环肌明显肥厚, 图 4:闭锁近端 2cm,肌间神经丛数量明显减少。环、纵肌比例失调。HE,×40。 HE,×40。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7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维兵,徐小群,耿其明,张杰;先天性肠闭锁肠电图和肠间质细胞的同步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2 詹江华,胡晓丽,戴春娟,谷继卿;神经节和神经胶质细胞在小肠闭锁中的分布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3 尚海,王练英,李正;先天性肠闭锁肠壁肽能神经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8年06期
,本文编号:2673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739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