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细胞因子谱、PCT、D-二聚体对预测小儿川崎病冠脉损伤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18:30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61例川崎病住院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l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浓度水平,同时对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便早期辅助诊断川崎病并探讨其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injury,CAL)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儿科收治的61例临床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入组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川崎病诊断标准;根据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将入组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10例)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51例);同时选取同期发热3-5天的肺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50例);各组同时又分治疗前和治疗后。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8、IL-l0、TNF-α浓度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PCT浓度水平检测运用电化学发光法;血浆D-D的浓度水平免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QR)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年龄经正态性检验为偏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检测结果用中位数M(QR)形式描述,性别予以行列表χ2检验,三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各组间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2.各入组患儿血清IL-6、IL-8、IL-10、TNF-α、PCT、血浆D-D的浓度水平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两相关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个样本比较选用方差分析即F检验,各组间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川崎病患儿CAL组治疗前血清IL-6、IL-8、IL-10、TNF-α、PCT及血浆D-D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肺炎对照组及无CAL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CAL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浓度水平均大于对照组;CAL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浓度水平明显高于CAL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CAL组治疗前IL-6、IL-8、TNF-α、PCT、D-D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体温稳定3-5天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在无CAL组中治疗前浓度(25.43±14.29)ng.L~(-1)高于治疗后(21.13±12.93)ng.L~(-1),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9,P=0.1180.05)。3.将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为因变量,对IL-6、IL-8、IL-10、TNF-α、PCT、D-D的浓度水平及年龄、性别进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选入因素为IL-10、TNF-α、D-D的浓度水平,变量IL-10、TNF-α、D-D的Waldχ2值分别为6.444、6.464、5.744;优势比OR值分别为1.095、1.249、3.699;P值分别为0.011、0.011、0.017,即IL-10、TNF-α、D-D的浓度水平是KD合并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1.川崎病患儿CAL组治疗前血清IL-6、IL-8、IL-10、TNF-α、PCT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肺炎对照组及无CAL组,且CAL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浓度水平明显高于CAL组治疗后,无CAL组治疗前IL-6、IL-8、TNF-α、PCT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体温稳定3-5天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它们在川崎病的急性发病、并发冠脉损害及其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2.血清IL-10在CAL组中高于无CAL组及对照组,川崎病急性期IL-10可作为机体的保护因子,抑制炎性反应进一步发展,避免冠脉进一步损害。在无CAL组中治疗前浓度高于治疗后,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IL-10浓度水平过高时,使免疫失控,使其血清浓度持续时间延长。3.血浆D-D在CAL组治疗前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无CAL组治疗后;CAL组治疗前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无CAL组及CAL组治疗后,说明川崎病中患儿机体血液呈高凝状态,凝血及纤溶系统出现失衡,D-二聚体的升高对预测冠脉损害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4.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0、TNF-α、D-D的浓度水平是KD合并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将其作为早期预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的重要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2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利;胡文淼;朱红文;张理斐;童丽;;丙种球蛋白不同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7年04期

2 徐雯雅;刘桂英;;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16年02期

3 任磊;刘霞;周启立;祁宏亮;刘丽娜;;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年21期

4 何先凤;张静;钟家蓉;邓兵;陈华琼;;血红素加氧酶-1联合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18期

5 谈诚;韩R,

本文编号:2685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85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7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