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经皮3根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发布时间:2020-05-30 20:41
【摘要】: 通过观察闭合复位经皮3根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近期康复情况,评价闭合复位经皮3根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优势,针对不稳定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容易、固定困难的特点,旨在探索一种较为切实可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肘关节的功能,有望减少了肘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理论部分系统阐述了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病率、相关解剖及临床表现等,着重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分型以及国内外各种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临床试验部分收集了2008年1-6月收治的3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将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试验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3根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法保守治疗。设观察时点为手术后第1天、14天、28天、42天、3月、6月、9月,观察病人在术后观察时患肢的恢复情况,参照评分标准予以打分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作为一种手术治疗方法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手术固定后稳定性较好,功能恢复也令人满意,避免了肘内翻和Volkmanns缺血挛缩等并发症的出现。临床研究结果:闭合复位经皮3根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内固定无1例出现松动,骨折固定可靠,断端无移位,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法保守治疗后出现2例骨折断端移位,需要重新整复,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骨折固定稳定性方面试验组还是优于对照组;活动度比较在手术后第28天、42天、3月和6月,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活动度恢复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手术后第9月,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活动恢复一样。 不稳定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3根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的固定骨折断端,使患者更早的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的恢复。闭合复位经皮3根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26.8
本文编号:2688694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王金华,王以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年01期
2 梁军,钱洁,李明,马仁治;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年06期
3 陈学明,叶永平,毛放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与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07期
4 刘忠堂,温宏,张宇,池永龙,徐华梓;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骨伤;2002年10期
5 陈公林,连育才,陈一鸣;持续骨牵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伤;2004年02期
6 魏世隽;陈庄洪;韩芳;熊昌源;蔡贤华;李姣;;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预防肘内翻的探讨[J];中国骨伤;2006年01期
7 欧阳永生,黄贵读,黄善武,李加立;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2期
8 郭振河,郑晓明,谭春华,杨家辉,李敬中,黎华茂;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2例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08期
9 浦立勇,张锡庆,王晓东,王科文,戚太奎;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10 郭源,王承武,范源,张建立;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2688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886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