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低体积分数氧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变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4 17:15
【摘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导致新生儿伤残的主要的疾病之一,它的诊断与规范治疗问题仍是国内外同道关注的热点。目前对HIBD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NO合成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氧自由基清除剂和抑制剂、神经节苷脂、亚低温、大剂量苯巴比妥,但仅用于实验性治疗,其效果和安全性均存在争议,因此寻找一种有效而可行的脑保护途径十分有必要。 低体积分数氧(低氧)预处理(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是指一次或多次短暂的轻度缺氧后,触发机体内在的防护机能,从而对随后发生的严重缺血/缺氧产生防御和保护作用。HP目前已成为抗缺血/缺氧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经被证实对脑、心脏、视网膜、肝脏、肾脏以及其他多种器官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关于脑低氧预处理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颇多,研究发现低氧预处理与缺氧诱导因子、NO、腺苷、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及一些细胞因子等关系密切。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类似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一种重要携氧球蛋白,携氧球蛋白是一类与呼吸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其共同特性是可以把O_2携带至有氧代谢的呼吸链。Ngb在人和哺乳动物的多种组织内都有表达,但主要存在于脑组织和视网膜中,它能够可逆性地与氧结合,且与氧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特异性地释放氧以供脑组织代谢需要,在神经系统氧的摄取、运输和利用等生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从脑缺血损伤发生的早期入手,研究低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红蛋白变化的影响,深入探讨脑红蛋白这一蛋白质发现的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低氧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红蛋白(Ngb)变化的影响,探讨低氧预处理与Ngb的关系。 方法随机将出生7天Wistar大鼠120只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20)脑缺血组(HIBD组)(n=50)低氧预处理后HIBD组(HP后HIBD组)(n=50)。HIBD组和HP后HIBD组在模型建立后1,5,15,30和60分钟各个时间点再分为五个亚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HIBD模型,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在低氧预处理干预下脑缺氧缺血后Ngb mRNA及蛋白质在不同时间的表达量。 结果RT-PCR半定量分析:HIBD组Ngb mRNA在1,5分钟时相对表达量(A=目的基因表达量/内参表达量:1.59±0.20,1.98±0.22)分别高于假手术组(A:1.52±0.25)(P均<0.05):15,30,60分钟时表达下降(A:1.55±0.28,1.52±0.25,1.51±0.24),与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IBD组比较,HP后HIBD组1,5分钟时Ngb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A:1.60±0.26,1.99±0.30),15,30和60分钟时下降(A:1.56±0.23,1.53±0.20,1.53±0.2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P后HIBD组Ngb在1,5,15,30,60分钟平均光密度um(195.0±11.26,202.41±12.2,182.6±15.72,178.22±14.37,164.86±28.99)与HIBD组平均光密度um(195.59±11.59,201.4±13.61,178.09±18.92,173.75±14.3,163.45±18.6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R的结果是一致的。 结论低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脑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无相关性。
【图文】:

比较统计学,两两比较,组间,意义


图1:假手术组与日旧O组Ngb相对表达量比较2,Hp后HIBD组NgbmRNA在1,5,15,,3omin和6omin与HIBD组比较统计学意义(外0.05),表2,图2,图31,图32。表ZHIBD组与HP后HIBD组不同时间脑红蛋白m朋A相对表达量(牙土,)的比较分组例数lminsmill15min30mill60mHIBD组25HP后HIBD组251.59士0.201.60士0.261.98士0.221.55士0.281.52士0.251.51士].99士0.301.56士0.231.53士0.201.53士0.580.070.960.720.5各组间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P>0.052.5.....HIBD组组层层鑫攀叁奎刃HP后HIBD组组摹纂鬓缨摹鬃蒸黝鹭鄂

本文编号:2696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96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2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