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鼠模型肠损伤的保护
发布时间:2020-06-04 21:58
【摘要】: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rocolitis, NEC)模型,研究补充益生菌双歧杆菌对NEC新生大鼠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isoform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影响,探讨双歧杆菌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方法128只出生2天的SD(Sprague-Dewley)大鼠,雌雄不限,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32只。A组建立NEC模型:生理盐水0.2ml/只灌胃每天一次,持续一周,一周后,予腹腔注射LPS(5mg/kg,用生理盐水配成5mg/ml)建立NEC模型。B组建立NEC模型并添加双歧杆菌:每只每日0.04g(含2亿个活菌)双歧杆菌灌胃(用PH=7.4的生理盐水配制0.2ml/只),持续一周,同A组腹腔注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建立NEC模型。C组为空白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0.2ml/只灌胃,每天一次,持续一周。D组为双歧杆菌对照组:仅添加双歧杆菌,方法同B组。A组和B组腹腔注射LPS后,于2、6、12、24小时,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8只采用颈椎脱臼法快速处死,C组和D组于相同时间点随机抽取8只处死,解剖回盲部近端肠管观察其病理标本,应用i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定性、定位及定量统计分析;并留取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道组织,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肠组织匀浆中TNF-α、IL-10含量。 结果 1.各组新生SD大鼠大体形态学及肠组织病理学改变 A组注射LPS造模后,迅速出现懒动拒乳、腹胀腹泻;6~12小时症状加重,表现为活动度更差,精神萎靡,呼吸增快,严重者出现抽搐,甚至死亡。动物处死后,解剖所见胃潴留明显,部分肠管可见暗红色坏死点,甚至表现为晦暗无光泽,肠壁水肿僵硬,脆性增加,以6小时明显;B组造模及双歧杆菌灌胃处理后,也相继出现腹胀、活动度减少,但程度相对较轻,恢复较快,解剖后肠管大体情况相对较轻。 A组造模后,光镜下6小时左右可见粘膜下层或固有层严重分离,肠绒毛腺体崩解分离、脱落缺失;12小时部分肠绒毛上皮细胞开始修复,但轮廓不清;24小时后粘膜下层和肌层水肿有所消退,肠绒毛结构明显。B组病理组织学改变较A组轻微。B组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分别是(1.127±0.344)、(2.067±0.579)、(1.279±0.460)、(1.125±0.453),均显著低于A组(P0.05)。 2.各组新生SD大鼠肠组织TNF-α、IL-10及iNOS变化 B组2小时、6小时、12小时肠组织TNF-α分别是(244.464±11.264)、(250.674±11.139)、(246.233±11.750)ng/ml,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各时间点肠组织IL-10分别是(186.325±10.448)、(189.758±9.346)、(186.476±9.930)、(199.793±9.987)ng/ml,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各时间点肠组织iNOS灰度值别是(94.476±11.042)、(116.556±11.898)、(99.339±15.680)、(92.094±10.682),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统计表明: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与TNF-α和iNOS水平成正相关性(r值分别是0.646和0.774),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性(r值为-0.598)。 结论 1.给予双歧杆菌灌胃后的新生大鼠NEC实验组,肠组织TNF-α和iNOS水平有显著下降,表明双歧杆菌或许通过抑制炎症级联反应中TNF-α和iNOS来保护肠道。 2.给予双歧杆菌灌胃后的新生大鼠NEC实验组,肠组织IL-10水平显著升高,表明双歧杆菌或许通过增加肠道免疫性IL-10的表达来保护肠道。 3.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与TNF-α和iNOS水平成正相关性(r值分别是0.646和0.774);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性(r值为-0.598),TNF-α、iNOS和IL-10可能共同参与了NEC的炎症病理过程。 4.双歧杆菌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2.1
本文编号:2697033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崔淑华;中药抗自由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3年11期
2 易力,倪学勤,潘康成,汪洋;双歧杆菌的研究进展[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5年01期
3 陈香宇,段芳龄,李建生,马军,高天慧,朱武凌,白经修;NO、NOS在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2年02期
4 汪长东,胡还忠,刘子龙,马立群,田琴,余承高,王晓敏;一氧化氮抑制大鼠空肠平滑肌收缩[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年06期
5 周燕红;何小飞;白育庭;高卉;;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12期
6 梁冰,吴力克,姜峰,付海波,熊德鑫,修淑丽;双歧杆菌QJ405、乳杆菌QJ405在试管内对肠道致病菌抑杀效果的初步报告[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5期
7 田永巍;庄建良;许荣誉;;益生菌抑制肠道慢性炎症及维持肠道稳态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12期
,本文编号:2697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970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