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功能性心血管疾病是指由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所致,不伴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病变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直立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OI发病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晕厥、认知缺陷(记忆丧失、注意力下降)、视物模糊、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部不适、面色苍白、出汗、心悸甚至意识丧失等[1]。由于该病在儿科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是儿童OI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技术[2]。1995年,国内开展HUTT检查,2004年我国率先开展儿童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sublingual nitroglycerin-provocated head-up tilt test,SNHUTT),提高了诊断效率,2009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儿童晕厥诊断指南”,其后颁布了“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16年修订版)”,参照此“标准”,统一规范地实施儿童HUTT操作方案,我国儿童晕厥的诊断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3]。研究目的本文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因反复发作的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心悸、视物模糊、晕厥等先兆晕厥症状或不明原因但可自行恢复的晕厥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诊疗中心并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559例直立不耐受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诱因、晕厥先兆、化验检查结果等,旨在分析不同OO(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发病类型、临床表现,以便儿科临床医师早期干预及正确识别、规避HUTT检查风险,预防及减少儿童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资料与方法1、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2月行BHUTT(baseline head-up tilt test)或 SNHUTT(sublingual nitroglycerin-provocated head-up tilt test)检查结果为阳性并确诊为OI的患儿559例。其中男性231例,女性328例,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1.42;年龄为5岁5个月-16岁,平均年龄为138.68±24.57个月。所有患儿HUTT方法、阳性反应判断标准及VVS、POTS、OHT、OH的诊断标准均参照2016年4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16年修订版)》[2]。将HUTT结果为阳性的患儿根据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研究。2、入选标准:所有纳入患儿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未见异常;所有患儿经测量血压、体重、12导联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脑电图、胸部正位平片、心脏多普勒超声、颅脑CT或MRI等检查及化验等排除心源性、血管源性及神经源性晕厥。所有患儿均有直立不耐受症状,且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阳性。3、将所收集的559例直立不耐受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取95%为可信区间,选择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收集HUTT 阳性OI患儿559例,其中男性患儿231例(41.3%),平均年龄137.39±25.63个月;女性患儿328例(占58.7%),年龄5岁5个月-16岁,平均年龄139.60±23.65个月,男女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OI患儿血流动力学分型:VVS组379例(67.8%);POTS组161例(28.8%);OHT组10例(1.8%);OH组9例(1.6%)。231例男性患儿中,VVS组165例(71.4%),POTS组57例(24.7%),OHT组6例(2.6%),OH组3 例(1.3%);328例女性患儿中,VVS组214例(65.2%),POTS组 104例(31.7%),OHT组4例(1.2%),OH组6例(1.8%)。VVS组与POTS组性别差异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OI患者发作诱因比较:通过对男女患儿晕厥诱因比较,结果显示402例(71.9%)OI患儿发作前有诱因,其中男性186例(46.3%),女性216例(53.7%),男性患者排在前3位的常见诱因分别为长时间站立51例(27.4%)、较剧烈或长时间运动41例(22.0%)和闷热环境30例(16.1%);女性患者排在前3位的常见诱因为长时间站立63例(29.2%)、情绪激动53 例(24.5%)和闷热环境38(17.6%)。4、VVS组与POTS组患儿晕厥先兆比较:HUTT血流动力学类型与晕厥先兆表现:HUTT中晕厥先兆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胸闷、恶心、心悸、大汗、视物模糊、憋气、头痛、胸痛、腹部不适、乏力、听觉异常。其中面色苍白、胸闷、视物模糊、腹部不适、大汗6种晕厥先兆表现在VVS与POTS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5、VVS、POTS与HUTT试验方法比较:559例HUTT结果阳性的患儿中,VVS和POTS患儿共540例;VVS组共379例,BHUTT阳性患儿246例(64.9%),SNHUTT 阳性患儿 133 例(35.1%);POTS组共 161 例,BHUTT阳性患儿26例(16.1%),SNHUTT阳性患儿 135例(8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不同阳性反应类型患儿血压及心率变化:比较不同血流动力学OI患儿试验前后心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变化,结果显示VVS患儿动脉SBP及DBP较实验前均明显下降,采用t检验,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TS组161例(28.8%),试验前后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HT组血压较试验前均增高(P0.05);OH组血压较实验前降低(P0.05)。7、HUTT试验过程中心律失常分及其他情况处理:559例患儿HUTT结果显示,共487例(87.1%)患儿试验中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其中,VVS组共321例(65.9%),POTS组共161例(33.1%),OHT组3例(0.6%),OH组2例(0.4%),VVS组与POT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POTS患儿试验中均发生窦性心动过速。103例(18.4%)患儿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另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21例。此外,HUTT过程中有重现晕厥、晕厥后暂时性失语、抽搐等并发症的可能。8、OI患儿治疗的随访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381例患儿分为3组,单纯功能锻炼组142例,功能锻炼+口服补液盐组170例,功能锻炼+倍他乐克组69例,统计3组患儿治疗3月后复查HUTT转阴率变化,显示3组患儿均有不错的HUTT转阴率,功能锻炼+口服补液盐组及功能锻炼+倍他乐克组转阴率优于功能锻炼组,P值均0.01,功能锻炼+倍他乐克组治疗3月转阴率优于功能锻炼+口服补液盐组P0.05,比较后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示功能锻炼联合口服倍他乐克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P0.05),以低血压及心动过缓为主。结论1、本组病例研究显示,儿童直立不耐受分型以VVS和POTS为主,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2、BHUTT阴性患儿继续行SNHUTT试验可以提高OI患儿的阳性率,与VVS相比提高POTS的阳性率更为明显。3、VVS组HUTT血流动力学表现中以血压、心率下降为主;POTS组以心率升高为主但血压变化不明显;OHT组以血压升高为主但心率变化不明显;OH组以血压下降为主心率变化不明显;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对OI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4、HUTT有诱发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及抽搐等可能,试验过程中应尽早识别晕厥先兆及阳性反应、适时终止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25.4
【图文】: 图4.邋WS/POTS患儿24h尿NE水平与平卧位DBP相关性分析(n=53邋)逡逑gQ逦v邋=0.1188x邋+56.469逡逑R2=邋0.1196逡逑70逦?逡逑I'...".?人??^,逡逑50逦#邋#邋?逡逑u逡逑亏40逡逑识逡逑与30逡逑OJ逡逑I.邋20逡逑3逡逑10逡逑0逡逑0逦10逦20逦30逦40逦50逦60逦70逦80逡逑24h邋urine邋NE邋level(ug/'24h)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明慧;秦巧云;赵桂华;徐金义;王焕霞;王文涛;;直立倾斜试验的倾斜时程探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年10期
2 满昌强;赵忠兰;;124例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07年22期
3 鄢华;叶晶晶;王三娣;戴阳阳;;成人直立倾斜试验90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16期
4 尹永日;;直立倾斜试验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2006年12期
5 杨莹;小儿直立倾斜试验严重反应3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6 王慧远,刘磊,尚金华;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04年06期
7 王立群,郭继鸿,芦涤,陈冰,赵京;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反应模式的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2年02期
8 张_g,吴向东,蒋丽,刘德莲,闫逸生;直立倾斜试验在血管性晕厥中的诊断价值[J];急诊医学;1999年01期
9 洪小苏,吾柏铭,陈建昌,郭爱红;直立倾斜试验中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1996年03期
10 王五一,罗助荣,陈孟扬,邓玉莲,胡锡衰;直立倾斜试验诱发严重的心电紊乱5例报告[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笑兰;王成;吴礼嘉;林萍;李芳;许毅;;儿童不明原因叹气与直立倾斜试验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2 ;直立倾斜试验用于晕厥待查患者的探讨[A];2013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王小芳;步翠英;孙英;徐蓓;孙琴芳;;直立倾斜试验的监护与观察[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叶晶晶;鄢华;王三娣;陈国洪;;成人直立倾斜试验90例临床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5 王成;李茗香;曹闽京;郑慧芬;薛小红;林萍;刘洁明;何芝香;;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宁佩萸;;血管神经性晕厥与抬头直立倾斜试验[A];全国第五届心功能、第二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7 王成;李雯;吴礼嘉;林萍;曹闽京;罗海燕;许毅;谢振武;;直立倾斜试验诱发抽搐89例的临床特点及处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8 康美华;许毅;王成;林萍;李芳;祝立平;吴礼嘉;冉静;储卫红;李云利;王秀英;;儿童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后心率恢复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王利平;杜忠东;柴晓敏;王阳;王勤;高路;张永兰;;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王成;李茗香;郑慧芬;薛小红;林萍;曹闽京;谢振武;何芝香;;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反复发作的预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方彤 杜军保;儿童晕厥病因何在[N];健康报;2006年
2 方彤;怎样在科研上找到创新点[N];健康报;2007年
3 付东红;儿童晕厥研究提出个体化治疗策略[N];健康报;2008年
4 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 陈步星 林涛文 匡远深 整理;小儿反复晕厥 要看心内科[N];健康报;2015年
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杜军保 陈丽;儿童晕厥的诊治新模式[N];健康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睛;儿童直立不耐受559例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9年
2 熊蔚华;中年人群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心率变异性反应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3 何佳;疑诊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的特征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4 黎瑶;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不同特征[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5 李文华;直立倾斜试验临床价值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6 康美华;儿童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后心率恢复变化[D];中南大学;2013年
7 夏林蔚;安博维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D];浙江大学;2009年
8 芦涤;舌下含服小剂量消心痛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9 李晓霞;老年人直立倾斜试验的严重反应及其预防[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姜雪;不明原因晕厥人群直立倾斜试验的特征分析和北京市成人心率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
27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