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儿童的常见临床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04:33
【摘要】:背景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是由于周围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减少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中性粒细胞起源于粒系造血干细胞,其寿命在血细胞中最短,易受外界环境和机体内环境的影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小儿疾病中发病率并不低,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因复杂,多数学者将其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多数以后天获得性为主。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因感染、免疫、药物等导致。儿童以继发性多见,其中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原因,尤其是病毒感染。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和病毒血症出现的时间一致。该病主要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大。随着近几年对该病的重视,相继有不少关于该病的报道,多数是病因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但从血液生化检查和免疫学角度进行分析的报道较少,本文对60例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进行分析,以了解其血小板(Platelet),肝酶(liver enzymes),心肌酶(myocardial enzyme)以及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和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变化的临床特点,尝试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其发病机理,为该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探讨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病因、年龄分布特点,骨髓细胞学改变及血小板、肝功、心肌酶的变化,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改变特点。尝试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其发病机理。 方法 选取山东齐鲁医院儿科2008.9-2010.4收治的急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60例为观察组,分为婴儿组(1月~1岁,37例)和儿童组(1岁以上~12岁23例),另外选取58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 IgG)、免疫球蛋白M (ImmunoglobulinM, 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 Ig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检查,对这两组检验数值进行组间比较,利用SA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 (1)1岁以下患儿占总数的63.3%,其中又以6-8月龄时发病例数最多,占总数的35.0%: (2)骨髓常呈增生活跃或减低,易于见到异型淋巴细胞; (3)婴儿组:观察组的PLT、ALT、CK-MB、IgM、CD8+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gG、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4)儿童组:观察组的PLT, CK-MB、IgM、CD8+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gG、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粒细胞减少症的患儿发病年龄多在1岁以下;粒细胞减少症本身不会导致PLT、ALT、CK-MB的改变;该病的发生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后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雯洁,石海矾,张园海;婴幼儿感染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4年03期

2 于洁,徐酉华;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5年02期

3 张兆华,郝芳之,齐霞,张克香,吴燕;口服胸腺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04年06期

4 姚军霞;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及其发生机制[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1年01期

5 黄小琪;;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7年12期

6 林凤茹,陈建彬,王艳,陈静;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症[J];河北医药;2004年07期

7 董永绥;;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上)[J];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01期

8 张强;翟志敏;;T淋巴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年04期

9 徐薇;;小儿病毒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实用医学;2009年10期

10 郎云泽,林爱伟,郭丽,李洪英,丁明杰,王翠琳;1076例小儿感染性疾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731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31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